江苏农业科学 /oa 《江苏农业科学》2024年第6期封面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240600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第6期 0 831056 《江苏农业科学》2024年第6期目录(2024年3月20日出版)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2406000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第6期 0 363486 《江苏农业科学》2024年第6期封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2406001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第6期 0 142038 MAPK级联调控作物响应生物胁迫的研究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01 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是一种蛋白激酶,可以催化底物蛋白质磷酸化,MAPK级联则是植物中高度保守的信号转导模块,将细胞外刺激转导为细胞内反应,在植物信号转导生物胁迫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植物MAPK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模式植物拟南芥的功能上。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结果显示,许多MAPKs已在大田作物和园艺作物中被鉴定,如水稻、小麦、玉米、苹果、葡萄和番茄等。生物胁迫(如病害、虫害和杂草危害等)是作物面临的重大挑战,开展作物MAPK级联信号通路在生物胁迫下的机理研究至关重要。本文对植物MAPK级联及其3个成员MAPKKK、MAPKK、MAPK基因进行分类,并简要介绍MAPKKK、MAPKK、MAPK各亚家族的成员和基本特征。此外,对近些年模式植物拟南芥,大田作物水稻、玉米、小麦和马铃薯等以及一些重要的园艺作物苹果、葡萄、香蕉和梨等的MAPK信号通路响应生物胁迫(如病原菌感染、病毒攻击)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并对其进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为MAPK级联调控响应生物胁迫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提供参考。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第6期 1 10 748568 马红义,李珊,曹爽,李承男,尹晓 高光谱成像技术在水果品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02 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成像技术和光谱技术,可以从样本中获取其空间和光谱信息。因此,高光谱成像技术能够识别和检测水果的各种化学成分及其空间分布,在水果品质的检测中备受关注。本文首先综述了高光谱成像原理及系统装置,并展开讨论了高光谱图像的校正方法、多种光谱预处理、数据降维和样本集划分方法,从定量和定性角度对模型的构建方法和性能评估进行了分析。其次,总结了高光谱成像技术在水果内部品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酸度、硬度、水分含量)和外部品质(损伤、缺陷和纹理)检测和分级中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对高光谱成像技术在水果品质检测与分级中的应用前景提出展望,以期为优化水果品质的检测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指出了当前可能存在的挑战和局限性。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第6期 11 18 917717 谭涛<sup>1</sup>,冯树南<sup>1</sup>,温青纯<sup>1</sup>,黄人帅<sup>1,2</sup>,孟庆龙<sup>1,2</sup>,尚静<sup>1,2</sup> 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研究进展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03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稻田是农业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在水稻种植和研究中,有机肥因其有机质含量高、养分全面、肥效稳定等特性被广泛应用。有机肥能够改善稻田土壤的理化性质,改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和群落结构,进而直接或间接影响稻田温室的气体排放。然而,有机肥种类繁多,不同类型有机肥对稻田土壤的作用机理及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的机制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本文以有机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出发点,系统综述有机肥对水稻根系、地上部生长、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阐述有机肥通过改变土壤碳氮比以及土壤产甲烷菌、甲烷氧化菌等微生物活性等途径,直接或间接影响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生理机制,并阐述不同类型有机肥对稻田甲烷、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对不同类型有机肥增减排稻田甲烷、氧化亚氮能力的文献进行梳理,提出未来有机肥对水稻生产和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关系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更好地揭示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形成、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机制及为稻田温室气体减排提供理论依据。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第6期 19 25 593538 周舟,王俊,张杏雨,刘立军 畜禽粪污堆肥品质的提升策略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04 好氧堆肥是有机固体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的重要技术,是废弃物与土壤碳库间的桥梁。堆肥将废弃物低耗快速的自然降解并转化为肥料,肥料中腐殖质等养分是良好的土壤修复剂和调理剂,可抵消农业活动造成的有机质损失、提升碳的固存并维持土壤功能。然而,堆肥原料的复杂性和可变性是实现有机质快速腐殖化和维持有机肥质量所面对的巨大挑战。总结堆肥有机质的转化原理,综述工艺参数优化的关键环节、多类型添加剂在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以及新型堆肥技术前景,进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对辅料进行破壁前处理或添加具有高效木质素分解能力的生物制剂,提高纤维类成分的分解,减少堆肥初期有机质快速矿化损失。(2)降低pH值可提高体系中NH<sup>+</sup><sub>4</sub>/NH<sub>3</sub>的值,减少氨气挥发;提高氧含量和氨氧化细菌生物量,促进氨氧化和硝化作用,避免反硝化和不完全硝化导致的氮损失。(3)添加氧化剂提供充足的氧化还原电位,有效减少含硫有机质降解矿化后VSCs的释放。可为有机物高效腐殖化、资源化,减轻环境压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第6期 25 35 833800 袁伟涛<sup>1</sup>,张婷<sup>1</sup>,马翠柳<sup>1</sup>,王凯英<sup>1</sup>,刘晗璐<sup>2</sup> 江苏葫芦科作物上瓜类褪绿黄化病毒的发生及其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05 为了分析瓜类褪绿黄化病毒(cucurbit chlorotic yellow virus,CCYV)在江苏省葫芦科作物上的分布情况、发生趋势以及变异情况,本研究对疑似感染CCYV的葫芦科样本进行采集,覆盖了江苏省8个地区的7种常见葫芦科作物,通过RT-PCR方法对病样进行了分子鉴定,并对在泰州采集的黄瓜分离物CCYV-JSXH进行分段克隆与测序,拼接获得CCYV的全基因组序列后对其进行了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检测结果显示,在建湖采集的西葫芦样本、泰州兴化和南京江宁地区采集的黄瓜样本均有CCYV感染。序列拼接与比对结果显示,分离物CCYV-JSXH的RNA1序列与目前已经公布的各个分离物基因组序列相似度在99.58%以上,在进化树上与山东西葫芦分离物聚为一支;其RNA2序列与各分离株的相似性为99.47%以上,在进化上与广东分离物聚为一支。本研究结果表明,CCYV可能由多个途径传入江苏,并已经扩大蔓延到江苏省多个地区和多种寄主上,对该病毒的监测防控已逐渐扩大为葫芦科作物生产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第6期 36 42 867031 杨柳,任春梅,陆芳,缪倩,程兆榜,季英华 保幼激素环氧水解酶基因在蠋蝽滞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及其功能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06 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JH)缺乏是引发昆虫生殖滞育的主要原因,保幼激素环氧水解酶(JHEH)作为JH的主要降解酶,通过调控JH滴度水平在昆虫滞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研究JHEH在蠋蝽生殖滞育中的调控功能,克隆获得了蠋蝽<i>JHEH基因</i>(<i>AcJHEH</i>),该基因编码452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环氧水解酶结构特征,无跨膜结构域,存在1个信号肽位点。同源性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i>AcJHEH</i>在不同物种间具有较高保守性,与茶翅蝽(<i>Halyomorpha halys</i>)的<i>JHEH</i>相似性较高,达65.46%。利用RT-qPCR 技术测定了<i>AcJHEH</i>在蠋蝽不同组织及滞育不同时期的表达量,发现<i>AcJHEH</i>表达量在滞育诱导期先下降后升高,滞育诱导20 d时表达量最低;滞育初期(诱导 40 d)表达量最高,滞育维持期(诱导50~60 d)的表达量稳定在较高水平,与成虫初羽化时水平接近。<i>AcJHEH</i>在滞育蠋蝽的头部表达量最高,其次是中后肠和脂肪体,在卵巢中表达量最低。利用RNAi敲降蠋蝽初羽化成虫的<i>JHEH</i>基因表达后,雌虫体内的卵黄蛋白原(vitelliogenin,Vg)基因表达量上升,卵黄沉积明显,推测滞育诱导期高表达的<i>JHEH</i>基因可能通过抑制<i>Vg</i>基因的表达,抑制卵黄蛋白沉积和卵巢发育,从而促进蠋蝽的生殖滞育。本研究结果为解析<i>JHEH</i>在生殖滞育中的调控作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第6期 43 51 9522380 王胜男<sup>1,2</sup>,张茂森<sup>2</sup>,周磊<sup>1</sup>,井晓宇<sup>2,3</sup>,张洪志<sup>2</sup>,李玉艳<sup>2</sup>,吴惠惠<sup>1</sup>,张礼生<sup>2</sup> 陆地棉<i>GhRTE</i>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耐盐性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07 RTE(reversion-to-ethylene)是一种植物乙烯响应的负调节因子,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并在非生物胁迫的逆境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陆地棉(<i>Gossypium hirsutum</i>)RTE家族成员的鉴定及其在盐胁迫下的表达模式进行解析,为进一步探索棉花<i>RTE</i>家族成员的功能提供一定的研究指导。通过棉花全基因组数据,鉴定棉花<i>RTE</i>家族成员,以陆地棉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海岛棉(<i>Gossypium barbadense)、亚洲棉(Gossypium arboreum)、雷蒙德氏棉(Gossypium raimondii</i>)等植物的<i>RTE</i>基因家族成员进行物种内的进化分析。同时,利用转录组学方法,研究陆地棉<i>RTE</i>家族基因的表达量及其对盐胁迫的应答规律。结果表明,棉花RTE蛋白家族共鉴定出24个<i>RTE</i>基因,其中来自陆地棉和海岛棉的各有8个,有4个来自雷蒙德氏棉,4个来自亚洲棉。系统发育树分析将24个<i>RTE</i>基因分成3个亚族,<i>GhRTE基因同一亚族成员间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和保守基序。GhRTE</i>启动子区包含了许多与植物激素反应、生长发育和逆境应答密切相关的顺式调控因子。通过对转录组数据分析以及荧光定量分析,初步验证该家族<i>GhRTE6</i>基因可能在棉花生长发育以及盐胁迫响应中发挥作用,可为阐明<i>GhRTE</i>基因耐盐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第6期 52 60 5440591 徐凯祥,焦玚,王帅帅,陈全家,郑凯 基于VIGS技术的烤烟烟碱调控及对烟碱含量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08 在对烤烟原料要求烟碱含量低的中烟工业企业中,烟碱含量过高的烟叶难以在原料配方中适配,导致工业可用性较低。为了降低烟叶中烟碱的含量,通过病毒诱导基因沉默技术(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构建烟碱合成过程中4个关键基因(<i>NtA622、NtPMT、NtBBL、NtMYB305a</i>)的靶向沉默体系,探究瞬时沉默对基因相对表达量及烟碱含量的影响,并对不同载体的沉默效率与烟碱降低率进行贡献度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目标序列靶片段成功构建了基于VIGS技术的沉默载体;T2处理沉默<i>NtPMT</i>基因后,最大沉默效率为55.23%,T3处理沉默<i>NtBBL</i>基因后,沉默效率为50.78%,两者差异不显著;各处理沉默相应基因后,不仅表现出对应基因表达量的下调,同时对本研究中其他基因的表达量也有影响;烟碱降低最多的是T3处理,降低率达到39.34%,同时T3处理沉默<i>NtBBL</i>基因的沉默效率对烟碱降低的贡献度最大,为0.775。本研究建立的VIGS技术体系有效沉默目的基因的表达,沉默<i>NtBBL</i>基因的T3处理沉默效率较高,烟碱含量较低,为调控烟碱含量提供了一种新思路与方法。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第6期 61 67 1166456 杨再军<sup>1</sup>,张丽<sup>2</sup>,张福强<sup>2</sup>,张权<sup>2</sup>,昝建朋<sup>2</sup>,田举要<sup>2</sup>,白茂军<sup>2</sup>,徐世晓<sup>1</sup> 红花<i>Aux/IAA</i>基因家族鉴定及盐胁迫响应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09 为了对红花<i>Aux/IAA</i>基因家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研究该基因在红花生长发育中的调控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红花全基因组中鉴定出28个<i>Aux/IAA</i>基因。根据其与拟南芥<i>Aux/IAA</i>基因的系统发育关系,使用MEGA 7.0做出系统发育进化树。经理化性质分析,红花Aux/IAA蛋白为亲水性蛋白,且79%位于细胞核中,大多数红花Aux/IAA蛋白表现为偏酸性;经聚类分析,将红花<i>Aux/IAA</i>基因分为5个亚族。基因结构分析表明,所有基因均含有 1~9个内含子。这些基因在红花的9条染色体上非均匀地分布,其中9号染色体上分布最多,有7个<i>Aux/IAA</i>基因。红花<i>Aux/IAA</i>基因在不同发育期及不同外源激素处理下表达量各不相同。对保守基序作图分析发现,大部分红花Aux/IAA 蛋白具有 4 个共同的保守基序,分别为motif 1、motif 2、motif 3、motif 4,qRT-PCR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盐胁迫处理24 h后,基因<i>CtAux/IAA1</i>相对表达量呈上调趋势,推测此基因可能与提高红花抗盐胁迫能力有关。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了解红花<i>Aux/IAA</i>基因家族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并筛选优良基因。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第6期 68 76 9160886 刘湘楠<sup>1</sup>,胡祥祥<sup>1</sup>,乔梦燚<sup>1</sup>,周丹宁<sup>1</sup>,朱畇昊<sup>1,2</sup> 基于高密度SNP标记对112份温热改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特征鉴定与表型性状评价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10 种质资源表型和基因型鉴定评价是深入发掘优势基因资源、创制优势种质材料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培育优势玉米杂交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112份温热改良玉米自交系为供试材料,利用包含6万个SNP标记的Maize SNP 50芯片对其进行基因型鉴定,并结合该群体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表型鉴定结果,对不同自交系的抗性、所属杂种优势类群等进行评价。基因型分析结果发现,112份自交系首先被划分为Iodent种质(Ⅰ类)、Suwan种质(Ⅱ类)和温热改良种质(Ⅲ类)3类,再次被划分为分别以HCL645、T32、QR273、黄早四、PH4CV和B73为代表自交系的6个亚群;进一步被划分为以HCL645、T32、QB446、QR273、黄早四、PH4CV、郑58、齐319和B73为代表自交系的9个亚群。结果显示,112份自交系的散粉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长、茎腐病、南方锈病和白斑病等不同性状之间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散粉期与株高、穗位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茎腐病、南方锈病和白斑病病级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9、0.32、-0.28、-0.32和-0.21。此外,Iodent种质表现出生育期短、穗行数多等优点;Suwan种质表现出生育期长、植株高大和抗病性强的特点;温热改良种质表现出生育期较短的优点。其中,Iodent种质和Suwan种质表现出优势互补,具有丰富的育种利用价值。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第6期 77 83 1836672 王栋<sup>1,2</sup>,郭爽<sup>1,2</sup>,聂蕾<sup>1,2</sup>,何玥<sup>1,2</sup>,涂亮<sup>2</sup>,蒋喻林<sup>2,3,</sup>刘鹏飞<sup>2</sup>,王安贵<sup>2</sup>,祝云芳<sup>2</sup>,郭向阳<sup>2</sup>,吴迅<sup>2,3</sup>,陈泽辉<sup>2</sup> 不同水氮处理对玉米生长、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11 针对玉米生产中大量施肥造成土壤质量下降、肥料资源浪费等问题,采用水、氮2因素试验设计,其中灌溉量设置200、400、600 m<sup>3</sup>/hm<sup>2</sup>等3个水平,施氮量设置0、75、150、225、300、375 kg/hm<sup>2</sup>等6个水平,共设18个处理,研究不同水氮处理对半干旱地区玉米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灌溉条件下,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产量、植株氮素积累量、籽粒氮素积累量和氮素收获指数呈单峰趋势变化,均在施氮量为225 kg/hm<sup>2</sup>时达到最大值。而在同一氮水平下,灌溉量为400 m<sup>3</sup>/hm<sup>2</sup>时,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产量、植株氮素积累量、籽粒氮素积累量和氮素收获指数均达到最大值。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玉米产量与穗粒数、百粒重和穗粒重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收获指数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说明穗粒数、百粒重和穗粒重是玉米产量提高的决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灌溉量为400 m<sup>3</sup>/hm<sup>2</sup>、施氮量为227.02 kg/hm<sup>2</sup>时,可获得最佳理论产量,为6 492.11 kg/hm<sup>2</sup>,是最佳水氮组合。综上所述,在半干旱地区,密度60 000株/hm<sup>2</sup>、灌溉量400 m<sup>3</sup>/hm<sup>2</sup>、施氮量225 kg/hm<sup>2</sup>是玉米种植最佳技术组合。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第6期 84 88 473884 肖贵,墨金萍,曹宁,白灵,连荣芳 黄淮海宜机收籽粒玉米品种典型农艺性状筛选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12 通过分析参加2016—2017年黄淮海小麦—玉米双机收籽粒试验的不同类型参试玉米品种农艺性状,筛选宜机收籽粒玉米品种的典型农艺性状。不同类型参试玉米品种的不同类型农艺性状的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国审宜机收籽粒型玉米品种具有以下明显特征:早吐丝、早成熟和生育期短,雄穗分枝数量中等,半松散、半紧凑株型,果穗茎秆角度为30°~45°,株高260~280 cm,花丝以青色为主,穗位高110 cm左右,最高不能超过120 cm,穗长较短,13~15 cm,穗粗5 cm左右,穗粒重130 g左右,千粒重相对较小,产量较高;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低、籽粒破损率低和籽粒损失量小的特点。相关性分析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参试玉米品种的株高、穗位高、穗粗、穗行数相互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重与吐丝期、成熟期和生育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吐丝期、成熟期与生育期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出苗期、生育期和穗粒重对收获期籽粒含水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正效应,而穗行数具有显著负效应;吐丝期和生育期对籽粒损失量具有显著和极显著正效应,而株高、穗位高和穗行数对籽粒损失量具有极显著负效应,穗粗和产量具有显著负效应。综合以上结果,可将筛选黄淮海宜机收籽粒玉米品种的典型农艺性状归结为出苗期、吐丝期、生育期、雄穗分枝数、株高、穗位高、穗粗、穗行数、穗粒重和产量,可为黄淮海宜机收籽粒玉米品种培育提供参考资料。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第6期 89 95 438212 庄秋丽<sup>1</sup>,黄玉波<sup>1</sup>,徐博涵<sup>1</sup>,訾勇<sup>1</sup>,邓士政<sup>2</sup>,姜秀芳<sup>1</sup>,梁路<sup>1</sup>,张卫杰<sup>1</sup> 不同移栽期和采收期组合对陕南烤烟上部烟叶品质特性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13 为探索陕南烟区烤烟优质上部烟叶形成的时空效应,以陕西省商洛市的主栽品种云烟99为材料,设计不同移栽期和采收期的栽培组合试验,在研究过程中探讨不同处理方法对烤烟上部烟叶采收外观特征的影响,并进行烤后烟叶经济性状、物理性状、常规化学成分、感官品质以及中性香气物质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延迟,上部烟叶的叶面色调逐渐从黄绿变为浅黄或淡黄,叶面落黄程度增加,叶脉变白,茸毛加速脱落,叶面的成熟斑增多。移栽期和采收期极显著影响烤烟上部烟叶的叶长、单叶重、叶质重。移栽期对烤烟上部烟叶的经济性状,如产值及上等烟比例等产生极显著的影响。移栽期的推迟会导致上部烟叶产量、产值及上等烟的比例先升高后降低。采收期延迟4、6 d上等烟比例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比正常采收分别显著提高3.87、4.56百分点。采收期对烤后上部烟叶的品质影响较大,采收期与烤后上部烟叶的香气质量密切相关,延迟2~4 d采收,烤后上部烟叶的感官品质评分较优异,化学成分协调,中性香气物质的含量也较高。综合分析,陕南烟区烤烟在4月25日移栽,延迟2~4 d,上部烟叶落黄70%~79%,主脉变白70%~79%,成熟斑稍多时采收,上部烟叶落黄程度较高,内含物质转化充分,经济性状表现良好,最有利于优质上部烟叶形成。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第6期 96 105 653284 朱一坷<sup>1</sup>,彭智良<sup>2</sup>,赵园园<sup>1</sup>,杨青玺<sup>2</sup>,段卫东<sup>3</sup>,尹光庭<sup>3</sup>,张永锋<sup>2</sup>,史宏志<sup>1</sup> 施钾量对云南春作马铃薯生长发育及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14 为明确云南春作马铃薯的适宜钾肥用量,为云南春作马铃薯钾肥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以云南主栽马铃薯品种青薯9号为试验材料,设置0、120、240、360 kg/hm<sup>2</sup>等4个钾肥处理,研究不同钾肥用量对云南春作马铃薯生长发育及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钾肥相比,施用钾肥能够显著增加马铃薯产量,马铃薯平均增产 14 270 kg/hm<sup>2</sup>,平均增产率为43.1%,其中360 kg/hm<sup>2</sup>处理下的产量最高,但与240 kg/hm<sup>2</sup>处理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同时,施用钾肥能够显著提高大薯率,与不施钾肥相比,大薯率平均提高36.19%,中薯率、小薯率分别降低2916%、45.17%。施用钾肥能促进马铃薯植株生长,整个生育期株高、茎粗分别平均提高13.06%、17.78%;施用钾肥能显著增加马铃薯整个生育期各器官的干重、钾含量及钾积累量,整个生育期马铃薯全株干重、钾素积累量平均分别增加32.80%、81.55%;施用钾肥促进了马铃薯干物质、钾素向块茎转运,在240 kg/hm<sup>2</sup>用量下,马铃薯块茎干物质、钾素分配比最大,分别为70.68%、64.92%。然而,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钾肥利用率降低。综合考虑钾肥利用效率,云南春作马铃薯钾肥用量以240 kg/hm<sup>2</sup>为宜。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第6期 105 110 1050028 李宁<sup>1</sup>,刘骏<sup>1</sup>,杨志清<sup>1</sup>,李鸣凤<sup>2</sup>,张炜<sup>1</sup> 不同遮阴条件下施氮量对雪茄茄衣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15 雪茄烟是特殊的高氮类型烟草,氮素用量对其生理特性及品质发育影响较大,氮肥施用的多少可以直接调控雪茄烟叶的生长发育,目前国内外获取雪茄茄衣的方式主要采用遮阴栽培的方法。为了探究不同遮阴条件下施氮量对德雪3号品种雪茄生长过程中不同时期生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以四川雪茄德雪3号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施氮量(120、150、180 kg/hm<sup>2</sup>)和透光率(40%、60%、80%)对雪茄烟叶不同生长时期光合特性、质体色素、根系发育、化学成分、物理特性、外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T9处理最佳。3个时期相比较,成熟期的蒸腾速率普遍较高;整体团稞期和旺长期的气孔导度普遍高于成熟期。根系发育的干物质积累在成熟期达到最大,根系活力指标在高氮处理下活性最高,T6处理与其余处理差异性最显著。化学成分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T5处理的钾氯比值最高,证明其燃烧性最好。雪茄质量越优的其化学成分指标之一氮碱比越接近1,而T5处理最接近1;化学成分协调性、物理特性以及外观质量评价以T5处理最优。总体研究表明,中氮中透光率处理最有助于雪茄茄衣生长发育,且适度的遮阴条件与施氮量互作更有利于雪茄茄衣的品质发育。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第6期 111 117 867964 任一鹤,赵松超,朴晟源,白建保,赵铭钦 烟草碳代谢产物及关键酶基因对移栽期的响应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16 探究威宁黑石地区移栽期对云烟87大田期碳代谢产物含量、碳代谢酶活性及其关键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为明确威宁黑石地区最适宜的移栽时期,提高烟叶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移栽期设4个水平:T1(4月10日)、T2(4月20日)、T3(4月30日)、T4(5月10日),2022年于毕节市威宁地区开展田间试验,在大田不同生育时期测定云烟87碳代谢产物及关键酶基因对移栽期的响应。结果表明,云烟87旺长期、现蕾期烟叶中还原糖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随生育进程推进,各移栽期处理的还原糖含量也呈先升后降的趋势,T2处理烟叶还原糖含量在多数生育期处于较高水平;各移栽期处理的总糖含量的变化规律在各生育期都不尽相同,T2处理烟叶总糖含量在多数生育期处于较高水平;淀粉含量则随移栽期推迟,在生育前期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生育后期呈先降后升再下降的趋势。碳代谢酶活性方面,移栽后30~70 d,<i>α</i>-淀粉酶(<i>α</i>-Amylase)活性最低的处理均为T3或T4处理,T2处理活性均为最高或第二高;在同一生育时期内,蔗糖合成酶(SS)、蔗糖转化酶(INV)、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最高的多数为T3、T4处理。碳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量方面,<i>α-淀粉酶基因(Ntα-Amylase</i>)、蔗糖酶合成酶基因(<i>NtSS</i>)表达量总体以较早移栽处理(4月10日、4月20日)较高。相关性结果分析表明,碳代谢产物含量、碳代谢酶活性及其关键酶基因表达量之间在不同生育时期均有不同程度的联系。综上,威宁黑石地区4月20日移栽,有利于碳代谢活动的进行。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第6期 117 124 654847 钱雪松<sup>1</sup>,黄人杰<sup>1</sup>,周俊成<sup>1</sup>,彭三喜<sup>1</sup>,郜军艺<sup>2</sup>,熊晶<sup>2</sup>,高焕晔<sup>1</sup> 缓控释肥配施速效氮对优良食味粳稻南粳9108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17 在一次性基施模式下,探讨缓控释肥与速效氮的合理配比,实现水稻的轻简化生产。以南粳9108为试材,开展2个稻季的田间试验,以常规施肥为对照,设置3个缓控释肥与速效氮比例(缓控释肥 ∶速效肥=80% ∶20%、65% ∶35%、50% ∶50%),研究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氮素含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施处理通过提高水稻穗数和每穗粒数,提高水稻籽粒产量,较常规施肥处理2年平均增产0.11%~11.69%,其中80%缓控释肥+20%速效肥、65%缓控释肥+35%速效肥处理水稻籽粒产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i>P</i>&lt;0.05);缓控释肥占比越高,水稻籽粒和秸秆产量越高。水稻成熟期,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3个配施处理水稻茎蘖数2年平均分别增加1.35%、0.72%和042%。配施处理2年水稻4个时期平均LAI和地上部干物重均高于常规施肥处理。分析缓控释肥与速效肥配比处理间差异,发现速效肥比例越高,对水稻前期LAI和地上部干物重影响越大;反之,对水稻后期LAI和地上部干物重影响越大。与常规施肥相比,2年试验中3个缓控释肥配施速效肥处理能够分别平均提高氮素利用率49.93%、29.18%、996%,同时分别增加水稻氮素吸收量1667%、9.07%、1.96%,缓控释肥配施速效氮能够促进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以上结果表明,一次性基施模式下,选择80%缓控释肥+20%速效肥配比能有效促进水稻生长和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最终提高水稻产量。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第6期 125 130 458076 胡中泽<sup>1</sup>,杨大柳<sup>1</sup>,衣政伟<sup>1</sup>,王安<sup>1</sup>,杨亚云<sup>2</sup>,陈春英<sup>2</sup>,王显<sup>1</sup> 噻唑膦和吡虫啉二元复配剂防治水稻干尖线虫效果评价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18 水稻干尖线虫(<i>Aphelenchoides besseyi</i>)是水稻上的重要病原之一,主要通过种子传播,因此浸种剂的开发与应用对该线虫的防治十分重要。基于浸渍法,室内测定和评价了噻唑膦和吡虫啉及其混配剂对水稻干尖线虫杀灭活性的效果,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并将杀虫活性最高配比组合加工成农药制剂用于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噻唑膦和吡虫啉单剂对水稻干尖线虫致死中浓度LC<sub>50</sub>值分别为71.96 mg/L和317.07 mg/L;噻唑膦和吡虫啉按质量比1 ∶2 至1 ∶8的比例混配后均对水稻干尖线虫杀灭活性具有相加作用,其中1 ∶3配比的杀虫活性最高;按此配比加工的10%和40%噻唑膦·吡虫啉可分散油悬浮剂按1 ∶1 000倍液浸种对水稻干尖线虫的田间防效分别为94.48%和9626%,线虫减退率分别为97.01%和96.28%,同时显著提高水稻百粒重以及降低籽粒受损率。综上,噻唑膦和吡虫啉二元复配剂可用于水稻干尖线虫的有效防治,进一步开发和应用对保障水稻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第6期 131 136 2436349 赵一桐<sup>1,2</sup>,杨行州<sup>1,2</sup>,周冬梅<sup>2</sup>,魏利辉<sup>2</sup>,顾爱国<sup>3</sup>,乐秀虎<sup>1</sup>,冯辉<sup>2</sup> 基于年龄-阶段两性生命表的不同寄主对草地贪夜蛾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19 草地贪夜蛾是重要农业入侵害虫,其寄主范围十分广泛,胡萝卜与萝卜为草地贪夜蛾重要的寄主植物。为了明确草地贪夜蛾取食胡萝卜与萝卜后其生长发育与繁殖情况,为进一步了解其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适应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年龄-阶段两性生命表方法,测定和比较草地贪夜蛾在胡萝卜与萝卜上的生长发育、繁殖及种群参数。结果表明,取食胡萝卜的草地贪夜蛾各阶段发育历期和产卵量分别为2.93、2.57、1.93、2.30、2.67、2.60、5.33、173、9.83、5.72、3、2.33 d和128.66粒;取食萝卜的草地贪夜蛾各阶段发育历期和产卵量分别为3.00、3.47、2.17、230、336、2.77、5.10、1.77、10.68、7.05、2、1.75 d和89.70粒。其中,取食萝卜的草地贪夜蛾蛹期、成虫期、产卵前期、产卵期和总产卵量均高于取食胡萝卜的草地贪夜蛾,而存活率却低于取食胡萝卜的草地贪夜蛾;取食胡萝卜的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内禀增长率、总繁殖率、周限增长率和净增值率分别为9.58 d<sup>-1</sup>、79.94%、1.10 d<sup>-1</sup>和29.9%,均显著(<i>P</i>&lt;005)高于取食萝卜的草地贪夜蛾种群(8.65 d<sup>-1</sup>、47.21%、1.09 d<sup>-1</sup>和25.73%),而平均世代周期却显著短于取食萝卜的草地贪夜蛾。综上,草地贪夜蛾取食胡萝卜与萝卜均可完成世代,但与萝卜相比,胡萝卜更适合草地贪夜蛾生长。本试验结果可为深入探讨草地贪夜蛾对寄主的适应性机制提供参考。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第6期 136 141 2744080 黎叶<sup>1,2</sup>,金奇年<sup>1,2</sup>,张建民<sup>1,2</sup>,杜嘉宜<sup>1,2</sup>,王圣红<sup>1,2</sup>,王香萍<sup>1,2</sup> 不同梨品种花粉量与活力差异的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20 以105个梨品种为试验材料,调查单花花药量和单花药花粉量,对散粉效果较好的77个品种进行花粉活力检测。结果表明,不同梨品种花粉量及花粉活力存在差异,花粉数量性状变异系数大,花粉变异程度高。其中,单花花药量变幅为13~36粒,单花药花粉量变幅为0~15 440粒,除花粉萌发率为0%的品种外,其余品种花粉萌发率变幅为1.76%~82.74%,花粉管长度变幅为102.49~400.29 μm。经系统聚类分析,供试品种被分为六大类群,其中第Ⅰ、第Ⅱ类群的15个品种花粉量多、花粉萌发率高且花粉管生长速率较快。经正态性检验发现,单花花药量、单花药花粉量和花粉萌发率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将符合正态分布的花粉数量性状用4个分点分为5级,明确了每级花粉数量性状的频率分布。初步筛选出15个花粉育性较好的品种以及9个花粉败育品种,为梨园授粉树配置和种质创新提供参考。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第6期 142 149 1711535 葛彤<sup>1,2</sup>,齐开杰<sup>1,2</sup>,谢智华<sup>1,2</sup>,岳冬<sup>1,2</sup>,王亚茹<sup>1,2</sup>,王鹏<sup>1,2</sup>,毛海艳<sup>3</sup>,张岩<sup>4</sup>,张绍铃<sup>1,2</sup>,吴巨友<sup>1,2</sup> 外源独脚金内酯和丛枝菌根真菌对多枝柽柳抗盐性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21 以盐碱地区优势植物多枝柽柳(<i>Tamarix ramosissima</i> Ledeb.)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方式,探究根际施用独脚金内酯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简称AMF)对盐胁迫下多枝柽柳生长情况、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内源激素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非盐处理相比,盐胁迫下多枝柽柳株高减少,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作用不断降低,PSⅡ光系统中叶绿素荧光参数呈下降趋势,内源激素平衡遭到破坏。而根际施用独脚金内酯能够促进AMF侵染发育,增加泡囊数、丛枝数和侵入点位数,菌根侵染率最高达58.5%。接种AMF和/或独脚金内酯处理均能够增加盐胁迫下多枝柽柳株高和根冠比,提高光合作用,维持PSⅡ光系统中叶绿素荧光参数,盐害指数从65.1%下降到41.5%,多枝柽柳枝条相对含水量也明显增加。盐胁迫下,接种AMF和/或独脚金内酯处理的多枝柽柳叶片净光合速率(<i>P</i><sub>n</sub>)、蒸腾速率(<i>T</i><sub>r</sub>)、水分利用效率(<i>WUE</i>)、胞间二氧化碳浓度(<i>C</i><sub>i</sub>)、气孔导度(<i>G</i><sub>s</sub>)以及气孔限制值(<i>L</i><sub>s</sub>)分别提高20.7%~40.7%、42.6%~176.6%、27.6%~96.6%、38.5%~99.1%、21.2%~75.9%、60.9%~1609%,叶绿素荧光参数中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i>F</i><sub>v</sub>/<i>F</i><sub>m</sub>)、PSⅡ潜在活性(<i>F</i><sub>v</sub>/<i>F</i><sub>o</sub>)、表观电子传递速率(<i>ETR</i>)分别提高0.2%~4.0%、24.8%~51.0%、37.3%~189.8%,热耗散速率(<i>HDR</i>)下降9.7%~32.3%;内源激素中独脚金内酯(SLs)、生长素(IAA)以及赤霉素(GA)含量分别增加5.1%~5.8%、7.3%~98.8%、31.8%~121.1%,脱落酸(ABA)含量下降20.7%~45.2%。结论认为,接种AMF和/或根施独脚金内酯处理均能提高多枝柽柳叶绿素含量以及枝条相对含水量,增强植物光合作用能力,维持PSⅡ光系统中叶绿素荧光参数以及内源激素含量来增加植物株高和根冠比,显著降低盐害指数,本试验认为根施独脚金内酯并接种AMF是提高多枝柽柳幼苗耐盐性的有效手段。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第6期 150 158 706447 徐宁<sup>1</sup>,吴亮<sup>2</sup>,朱建俊<sup>3</sup> 生物有机肥对枸杞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22 以宁杞7号为试验材料,设置20%生物有机肥+80%无机肥(F1)、40%生物有机肥+60%无机肥(F2)、60%生物有机肥+40%无机肥(F3)、80%生物有机肥+20%无机肥(F4)、100%生物有机肥(F5)5个处理,以常规化肥作为对照(CK),比较不同比例的无机肥和生物有机肥对枸杞果实品质的影响及土壤养分的差异,从而为改善枸杞果实品质及提升枸杞园土壤肥力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不同比例的无机肥和生物有机肥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得到显著提高(<i>P</i>&lt;0.05),其中F3和F4处理土壤改良效果最明显;施入不同比例的生物有机肥后,枸杞的百叶鲜干重、株高、茎粗、冠幅、新梢生长量显著提高,其中F4处理效果最佳。此外,F4处理改善果实品质效果最佳,果形指数、单果重、百粒重、总糖含量、蛋白质含量、抗坏血酸含量显著高于CK。综合评价后,不同比例的无机肥和生物有机肥对枸杞的生长状况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得到改良,其中施用80%生物有机肥+20%无机肥效果最好,对枸杞品质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第6期 159 165 556110 司艳娥<sup>1</sup>,孔都斯·帕尔哈提<sup>1</sup>,赵玉玲<sup>2</sup>,张青云<sup>2</sup>,艾克拜尔·伊拉洪<sup>1</sup> 井式节水灌溉下红肉苹果花芽分化期间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23 为了解红肉苹果花芽各分化时期及特点,探明井式节水灌溉模式下该品种花芽分化期间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规律,利用X射线成像技术观察不同灌水梯度(W<sub>1</sub>、W<sub>2</sub>、W<sub>3</sub>处理)及漫灌(CK)下红肉苹果花芽内部结构,对其分化时期进行划分,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内源激素IAA、ABA、GA<sub>3</sub>、ZR的含量。结果表明,红肉苹果花芽分化开始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各时期均有重叠,整个过程可分为未分化期、分化初期、萼片形成期、花瓣形成期、雄蕊形成期、雌蕊形成期等6个时期。不同灌水梯度下内源激素含量及比值变化趋势相同,总体上,IAA含量呈上升趋势,GA<sub>3</sub>含量一直维持较低水平,ZR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ABA含量呈上升态势,ABA/IAA、ABA/GA<sub>3</sub>呈逐渐上升的趋势,ZR/GA<sub>3</sub>、ZR/IAA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GA<sub>3</sub>/IAA、ZR/ABA呈下降趋势。W<sub>1</sub>、W<sub>2</sub>、W<sub>3</sub>处理完成花芽分化的时间略早于CK;高水平的ABA、ZR及较高的ABA/IAA、ABA/GA<sub>3</sub>、ZR/GA<sub>3</sub>、ZR/IAA能够促进红肉苹果花芽分化。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第6期 166 172 3543075 程辉玲<sup>1,2</sup>,杨建军<sup>1,2</sup>,程平<sup>3</sup>,吴亚楠<sup>1,2</sup>,魏刚刚<sup>1,2</sup> 1 000份辣椒种质形态学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24 明确辣椒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可为辣椒育种的亲本选配及种质资源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宁夏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收集的1 000份辣椒种质的19个形态学性状进行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并对开展果实形状、始花节位、辣椒机械采收理想株型等的育种工作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 000份辣椒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30.80%~6 199.29%,单果重的变异系数最大;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203~2.274,果实形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171对性状形成了相关性,有131对性状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前8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2.75%,8个主成分主要与果实性状有关;聚类分析将1 000份种质聚为8类,每类的遗传多样性各不相同,可服务于不同的育种目的。本研究采用的辣椒种质份数多达 1 000 份,遗传多样性丰富,为辣椒品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试材。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第6期 173 190 542734 裴红霞<sup>1</sup>,武旭霞<sup>2</sup>,冯海萍<sup>1</sup>,高晶霞<sup>1</sup> 密集烤房变温调控对烤烟上部叶氮代谢生理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25 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采用烘烤比较试验,设置3个处理,即CK,云南当地常规烘烤工艺;T1,变温幅度±1.0 ℃、变温频率3 h;T2,变温幅度±1.5 ℃、变温频率5 h,探索密集烤房变温调控对烤烟上部叶氮代谢生理的影响。利用曲线估算、通径分析对烟叶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及氮代谢相关酶活性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烘烤过程中变黄期变温处理对烟叶蛋白质降解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变温工艺处理下,烟叶中性蛋白酶、内肽酶活性呈“M”形曲线变化,转氨酶活性呈先升后降再升的变化趋势,与常规工艺处理有所差异;烘烤变黄结束时,T1变温处理烟叶的中性蛋白酶、内肽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分别为0.058 6、0.081 6、31.113 9、36.714 8 U/g,高于或显著高于CK、T2处理。在变温幅度1 ℃和变温频率3 h处理条件(T1)下,对烟叶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影响的主要因素是谷草转氨酶、内肽酶活性;烘烤变黄结束时,T1变温处理下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低,游离氨基酸含量为380.667 9 μmol/g,显著高于CK、T2处理。对密集烤房烘烤变黄期变温幅度和变温频率进行合理调控,有利于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维持较高水平,促进蛋白质的充分降解和游离氨基酸的有效积累,可明显影响烟叶品质。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第6期 191 198 719412 邓奕龙<sup>1</sup>,苗晓辉<sup>2</sup>,顾少龙<sup>3</sup>,施守杰<sup>3</sup>,张小全<sup>1</sup>,王建安<sup>1</sup> 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的桃果实衰老软化过程差异代谢物筛选与鉴定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26 筛选与鉴定参与调控桃果实采后贮藏过程衰老软化相关代谢物质,以深入了解桃果实采后衰老软化相关生理生化机制。常温贮藏条件下,萘乙酸处理可加速霞晖8号七成熟桃果实衰老软化,采用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检测桃果实贮藏0、3、6 d代谢物质的变化,选取差异倍数值(≥2或≤0.5),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所获得的变量重要性投影值(≥1)的代谢物为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在霞晖8号桃果实5组样品中共检测到816种代谢物,可被分为11类,其中检测到酚酸类物质160种,占比最高。通过比较在各分组中代谢物定量信息的差异倍数变化前10的代谢物,结合KEGG信号通路的差异代谢物聚类分析,筛选并鉴定到可能参与桃果实软化的各种代谢物29种,其中脂质与酚酸类物质鉴定到最多,各有7种。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第6期 198 205 4622621 郭绍雷,许建兰,张斌斌,张妤艳,沈志军,马瑞娟,俞明亮 基于无人机可见光影像的坐果期枣树冠层SPAD值估算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27 以坐果期枣树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可见光影像,对田间尺度的枣树冠层SPAD值进行监测,基于14种植被指数与枣树冠层实测SPAD值的相关性,优选植被指数构建单变量回归、多元逐步回归和随机森林回归的枣树冠层SPAD值估算模型,以期探讨无人机可见光遥感影像估算枣树冠层SPAD值的可行性。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红绿比值指数(RGRI)、超绿指数(EXG)、改进型绿红植被指数(MGRVI)、可见光波段差异植被指数(VDVI)、可见光大气阻抗植被指数(ARVI)与枣树冠层SPAD值的相关性极显著,其中EXG与枣树冠层SPAD值的相关系数达到-0.578。基于枣树冠层SPAD值的相关性极显著的5种植被指数构建的单变量反演模型的<i>r</i><sup>2</sup>在0.111~0.604之间,<i>RMSE</i>在1.936~3.085之间。其中,以EXG构建的线性模型为单变量反演模型中效果最优的模型,<i>r</i><sup>2</sup>达到0.604,<i>RMSE</i>为1936。基于RGRI、MGRVI、EXG协同构建的多元逐步回归模型效果优于任何单一植被指数构建的单变量反演模型,<i>R</i><sup>2</sup>达到0.635。与使用单变量构建的线性或非线性模型相比,基于随机森林算法构建的枣树冠层SPAD值反演模型效果最佳,其<i>r</i><sup>2</sup>达到0.804,<i>RMSE</i>为1.317。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枣树冠层SPAD值反演模型表现出了对实测值较高的拟合能力和较优的模型预测能力,表现出了对枣树特殊种植结构比较健壮的反演能力,以及对土壤等背景因素的抗干扰能力。研究结果为低空遥感监测林果长势和健康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撑。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第6期 206 215 5373997 王永东<sup>1</sup>,尼格拉·吐尔逊<sup>1</sup>,郑江华<sup>1,3</sup>,巴日斯<sup>1</sup>,王蕾<sup>2</sup>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河南省冬小麦面积提取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28 为了精准获取河南省冬小麦空间分布及面积数据,基于2003—2021年250 m MODIS-NDVI时间序列遥感数据集,通过设置不同的阈值条件获得高质量的样本数据,采用深度神经网络(DNN)、随机森林(RF)和支持向量机(SVM)算法,自动从NDVI时序数据中提取冬小麦特征,分别训练出非线性模型,在250 m尺度对河南省冬小麦分布和面积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基于DNN算法的河南省冬小麦面积识别模型精确率为97.26%,总体一致性为9797%;基于RF、SVM算法的精确率分别为91.51%和89.31%,总体一致性均在90%以下。和RF、SVM算法相比,DNN算法在精度上有明显的提升,能够更好地反映河南省冬小麦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面积分布。该研究说明,运用中等分辨率长时间序列影像结合DNN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准确识别大区域的农作物信息。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第6期 215 224 6267659 王小飞<sup>1</sup>,张方敏<sup>1</sup>,任祖光<sup>2</sup>,张世豪<sup>3</sup>,高歌<sup>1,4</sup> 凡纳滨对虾不同养殖模式下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29 为了解不同养殖模式对凡纳滨对虾养殖环境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凡纳滨对虾主养模式和鱼-虾混养模式中水体、底泥以及虾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显示,无论是物种的多样性水平还是丰富性水平,均是底泥&gt;水&gt;虾肠道,主养池塘底泥和虾肠道样品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性均高于混养池塘。不同样品微生物群落的菌群分布于59个门,其中10个门的丰度&gt;1%,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属于绝对优势菌群,在混养池塘和主养池塘中均&gt;10%。主养池塘的微生物标志物共有8个类群,分别为双歧杆菌目(Bifidobacteriales)、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双歧杆菌属(<i>Bifidobacterium</i>)等,混养池塘的微生物标志物共有18个类群,分别为蓝色芽殖杆菌属(<i>Gemmobacter</i>)、外硫红螺菌科(Ectothiorhodospiraceae)、外硫红螺菌属(<i>Ectothiorhodospira</i>)等。通过功能预测及其相对丰度比较,发现主养模式在这些代谢通路中基因注释的相对丰度值均高于混养模式。以上研究表明,在凡纳滨对虾主养模式中添加的益生菌,有效提高了水体、虾肠道和底泥的微生物多样性,塑造了更健康、多元化、功能更强大的微生物群落,提高了养殖系统的物质循环能力和能量利用效率,更有利于虾体的健康成长。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第6期 225 235 4534861 张芹,吴小军,杨兴丽 不同农业改良措施对老参地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30 连作障碍是限制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不同改良措施对老参地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种类丰富度的影响研究,解析不同农业措施对连作人参地的改良作用机制。本研究以轮作水稻、杀菌剂+高温闷地、高温闷地、淹水等为处理,以老参地不处理土壤为对照,测定了土壤基础理化指标、酶活及土壤微生物,并分析了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处理均对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同程度影响,综合多指标分析结果表明,轮作水稻改良效果突出,提高了老参地土壤过氧化酶活性、中性磷酸酶活性、脲酶活性,增加了土壤真菌多样性,降低了多酚氧化酶活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多酚氧化酶与速效氮呈显著正相关,微生物多样性真菌ACE指数、Chao1指数、香农指数均与脲酶活性呈正相关,其中ACE指数、Chao1指数呈显著水平,而香农指数呈极显著水平,细菌Chao1指数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老参地轮作水稻,这项改良措施通过提升多种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丰富度能够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为老参地土壤改良提供有效措施和理论基础。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第6期 235 241 1281437 刘莹<sup>1,2</sup>,孙文松<sup>1,2</sup>,李玲<sup>1,2</sup>,李旭<sup>1,2</sup>,王新雅<sup>1,2</sup>,刘兵<sup>3</sup> 不同改良剂施用对滇中植烟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31 针对滇中地区植烟土壤退化问题,研究施用土壤改良剂后土壤养分储存和酶活性变化,以期为滇中红壤地区烤烟土壤质量的维护和改良提供参考依据。试验以烤烟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及4种不同土壤改良剂处理:生物炭(60 g/m<sup>2</sup>或30 g/m<sup>2</sup>)、秸秆(1 000 g/m<sup>2</sup>或500 g/m<sup>2</sup>)、聚丙烯酰胺(2 g/m<sup>2</sup>或 1 g/m<sup>2</sup>)、木质素(60 g/m<sup>2</sup>或30 g/m<sup>2</sup>),探讨0~20 cm土层的养分储存和酶活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生物炭、秸秆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和全磷含量;秸秆和木质素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含量,而木质素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全磷含量。生物炭、秸秆、木质素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蔗糖酶活性和纤维素酶活性;聚丙烯酰胺处理显著提高了脲酶活性,抑制了土壤过氧化物酶活性。相较于秸秆和生物炭2种传统改良剂,木质素也能明显改善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结合其方便、经济的特点,可在田间推广应用。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第6期 242 249 5542622 张晓花<sup>1</sup>,宋娅丽<sup>1</sup>,王克勤<sup>1</sup>,陈炳绅<sup>2</sup>,温昌焘<sup>3</sup>,杨昕<sup>1</sup>,张倩<sup>1</sup> 播量和行距对沿海滩涂盐地碱蓬生长发育及降盐改土效应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32 为探究播量、行距对沿海滩涂盐地碱蓬生长发育及降盐改土效应的影响,为种植盐地碱蓬、改良滩涂盐碱土壤提供技术支持,采用田间试验,设置S1(20 kg/hm<sup>2</sup>)、S2(30 kg/hm<sup>2</sup>)、S3(40 kg/hm<sup>2</sup>)3个播量处理及 R1(30 cm)、R2(50 cm)、R3(70 cm)3个行距处理,研究不同播量、行距对盐地碱蓬生长指标、土壤容重、孔隙度、pH值、有机质含量和盐分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播量下,生物量、叶片肉质化程度随行距增加而降低;在同一行距下,随播量增加,生物量、叶片肉质化程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生物量、叶片肉质化程度、土壤容重、有机质含量、孔隙度及土壤总降盐率在行距为30 cm、播量为30 kg/hm<sup>2</sup>时最高;株高、茎粗在行距为50 cm、播量为20 kg/hm<sup>2</sup>时最大。由相关性分析可知,土壤总降盐率与土壤孔隙度、有机质含量、植株生物量、叶片肉质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株高、茎粗和pH值无显著相关性。由结果可知,播量、行距主要是通过改变盐地碱蓬植株生物量、叶片肉质化程度来影响其吸盐效果。在试验条件下,为了达到最佳降盐改土效果、提高盐碱地修复效率,选择行距30 cm、播量30 kg/hm<sup>2</sup>的栽培方式。选择适宜的播量和行距组合可以提高盐地碱蓬对盐分的吸收和排除能力,加快滩涂土壤改良、降盐速度。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第6期 250 256 578310 郁凯<sup>1</sup>,赵小慧<sup>1</sup>,何苏南<sup>1</sup>,王凯<sup>1</sup>,等 化肥减量配施园林废弃物堆肥对玉米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406033 为探究化肥减量配施园林废弃物堆肥对玉米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试验设6个处理:不施肥(CK)、单施化肥(NP100)、单施园林废弃物堆肥(BF100)、化肥减量10%+园林废弃物堆肥增施10%(NP90BF110)、化肥减量30%+园林废弃物堆肥增施30%(NP70BF130)、化肥减量50%+园林废弃物堆肥增施50%(NP50BF150)。结果表明,与NP100相比,NP90BF110对植株生长效果最好,株高、茎粗、根长、根体积、植株鲜重、植株干重分别增加了3931%、55.34%、13.82%、101.65%、176.38%、216.69%;与NP100相比,NP70BF130土壤肥力综合效果最好。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了43.31%、63.92%、18.15%,细菌/真菌、放线菌/真菌比值有所降低,有机质含量为9.42 g/kg,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30.00%、5.85%、5.77%、45.63%、8.64%、24.46%。研究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化肥减量配施适当比例园林废弃物堆肥,能够促进玉米的生长,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土壤氮磷钾含量、土壤孔隙度、土壤持水量、微生物数量、EC值,降低土壤pH值、土壤容重等。本研究结果可为园林废弃物堆肥用作农用有机肥提供参考。 2024年03月20 00:00 2024年第6期 256 264 1817888 刘海鑫,何建清,徐东,韩振,葛彦宏,张格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