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袁丛军,赵熙黔,严令斌,等.黔中典型喀斯特峡谷兰科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保护[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05):327-331.
 Yuan Congjun,et al.Diversity of orchidaceous plants and its protection in typical karst valley of Central Guizhou[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4,42(05):327-331.
点击复制

黔中典型喀斯特峡谷兰科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保护(PDF)
分享到:

《江苏农业科学》[ISSN:1002-1302/CN:32-1214/S]

卷:
第42卷
期数:
2014年05期
页码:
327-331
栏目:
资源与环境
出版日期:
2014-05-25

文章信息/Info

Title:
Diversity of orchidaceous plants and its protection in typical karst valley of Central Guizhou
作者:
袁丛军1 赵熙黔2 严令斌1 喻理飞1 安明态1 罗林2 李鹤3 余德会4
1.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2.贵阳市兰花产业办公室,贵州贵阳 550001;3.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贵州贵阳 550003; 4.贵州省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贵州凯里 556000
Author(s):
Yuan Congjunet al
关键词:
黔中喀斯特区峡谷兰科植物多样性区系分析
Keywords:
-
分类号:
A
DOI:
-
文献标志码:
S682.310.1;Q948
摘要:
兰科为植物保护的旗舰类群,其多样性特征代表着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及环境保护状况。为揭示黔中喀斯特区峡谷兰科植物多样性特征,采用路线与典型样地结合调查方法,研究了南江大峡谷等10个黔中峡谷兰科植物种类组成、多样性、生活型及区系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兰科植物共计20属44种,以羊耳蒜属(Liparis)、兰属(Cymbidium)等5属为主,比例达60.5%,单属种和寡属种占29.5%;生活型全为附生兰(22种)和地生兰(22种),不同峡谷区的兰科植物生活型比例有所不同,多以附生为主;属的地理成分可划分为7类型和2变型,以热带和东亚分布型为主;种的分布以世界广布及热带为主,中国特有种有12种,占总种数的27.3%。
Abstract: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Cribb P J,Kell S P,Dixon K W,et al. Orchid conservation:a global perspective[J]//Orchid conservation.Kota Kinabalu,Sabah:Natural History Publications,2003.
[2]Chen S C,Liu Z J,Zhu G H,et al. Orchidaceae[M]. Beijing:Science Press,2009:1-506.
[3]罗毅波,贾建生,王春玲. 中国兰科植物保育的现状和展望[J]. 生物多样性,2003,11(1):70-77.
[4]陈谦海. 贵州植物志:第10卷[M]. 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4:310.
[5]魏鲁明,余登利. 贵州兰科植物的新记录[J]. 广西植物,2009,29(4):430-432.
[6]张华海. 贵州野生兰科植物地理分布研究[J]. 贵州科学,2010,28(1):47-56.
[7]王守超,余波强,张华海,等. 贵阳市种子植物种质资源[M]. 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10.
[8]邓朝义,程坤,黄勇. 贵州兰科植物新分布记录(Ⅲ)[J]. 种子,2013,32(4):58-59.
[9]邓朝义,黄勇,许俊波,等. 贵州兰科植物多样性及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贵州农业科学,2013,41(1):158-162.
[10]肖鸿林. 水力梯度对喀斯特峡谷形成的影响——以猫跳河、六冲河为例[J]. 中国岩溶,1996(4):81-88.
[11]杨明德. 岩溶峡谷区溶洞发育特征及水动力条件[J]. 中国岩溶,1998(3):5-13.
[12]肖鸿林,邹成杰. 喀斯特峡谷成因及数学模型研究——以猫跳河、六冲河为例[J]. 中国岩溶,1997(2):10-17.
[13]黄民智. 我国峡谷资源的综考大观[J]. 科技导报,1995(8):43-46,42.
[14]梅再美,殷红梅. 喀斯特峡谷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途径探讨——以贵州省为例[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2):23-28.
[15]金效华,向小果,陈彬. 怒江河谷低海拔地区残存原生植被中兰科植物多样性[J]. 生物多样性,2011,19(1):120-123.
[16]王秀春,黄秋昊,蔡运龙. 贵州省乌江流域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2008,15(5):15-17,21.
[17]余曼莉,樊敏,李靖,等. 贵阳香纸沟风景区植物区系研究[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89-94.
[18]张喜,李克之,连宾,等. 黔南和黔中喀斯特天然林植物区系研究[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9,17(2):114-121.
[19]余天虹. 南江峡谷生态公园植物区系概况[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9(2):23-26,42.
[20]李媛媛,周运超,邹军,等. 黔中石灰岩地区典型灌木林土壤酶活性与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10,17(3):245-249.
[21]胡刚,冯祥麟,刘正华,等. 贵阳高坡绕扰峡谷蜡梅群落特征调查研究[J]. 种子,2010,29(5):65-67,71.
[22]胡方彩,罗庆莲,孙云. 黔中喀斯特山地不同孤岛生境的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研究[J]. 贵州科学,2011,29(4):23-28.
[23]袁丛军,安明态,严令斌,等. 两种干扰强度下岩生红豆天然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分析[J]. 南方农业学报,2013,44(2):280-284.
[24]张金屯. 数量生态学[M]. 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82-112.
[25]安明态. 茂兰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群落结构与健康评价[D]. 贵阳:贵州大学,2008.
[26]汪松,解焱.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20-468.
[27]吴明开,曹同,张小平. 安徽与邻近省藓类植物区系数量统计比较[J]. 武汉植物学研究,2009,27(5):497-500.
[28]田怀珍,陈林,邢福武.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J]. 生物多样性,2013,21(2):224-231.
[29]范志刚,孔令杰,彭德镇,等. 齐云山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资源分布及其区系特点[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1,19(2):159-165.
[30]吴征镒. 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 云南植物研究,1991(增刊):1-139.
[31]易思荣,黄娅,肖波,等. 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及保护对策研究[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0,18(3):269-276.
[32]成霄峰,李树云,胡虹,等. 喀斯特地区不同类型兰科植物的叶片性状[J].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2011,33(6):595-604.

相似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3-09-05
基金项目:贵州省贵阳市野生兰科植物资源调查项目;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编号:黔科合NY字[2010]3058号)。
作者简介:袁丛军(1990—),男,贵州安顺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植被恢复生态和植物学。E-mail:ycj2012gzforestry@126.com。
通信作者:安明态。E-mail:gdanmingtai@126.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4-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