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周立群,曹利群. 农村经济组织形态的演变与创新——山东省莱阳市农业产业化调查报告[J]. 经济研究,2001(1):69-75,83.
[2]邵科,徐旭初. 合作社社员参与:概念、角色与行为特征[J]. 经济学家,2013(1):85-92.
[3]李彬,刘明芝. 订单农业违约风险评估——基于山东省的实证分析[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9(9):37-40.
[4]王军.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机会主义行为的约束机制分析[J]. 中国农村观察,2011(5):25-32,95.
[5]Beckmann V,Boger S. Courts and contract enforcement in transition agricultural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Poland[J]. Annual Conference Paper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2002(9):27-29.
[6]生秀东. 订单农业的契约困境和组织形式的演进[J]. 中国农村经济,2007(12):35-39,46.
[7]Duan M M. The role of formal contracts with weak legal enforcement:A study in the Chinese context[J]. Strategic Organization,2012,10(2):158-186.
[8]黄胜忠,林坚,徐旭初.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承诺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实证[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4):1-7.
[9]吴超群,贾宪威. 影响农户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稳定关系的因素分析——基于四川参合农户视角[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338-10340.
[10]孙亚范,余海鹏. 社员认知、利益需求与农民合作的制度安排分析——基于江苏的调研数据[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2):1-8.
[11]刘同山,孔祥智. 关系治理与合作社成长——永得利蔬菜合作社案例研究[J]. 中国经济问题,2013(3):3-10.
[12]高启杰.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60-64.
[13]李彬. 农民专业合作社视角下的订单农业契约风险管理[J]. 经济与管理评论,2012(1):91-95.
[14]郭晓鸣,廖祖君. 公司领办型合作社的形成机理与制度特征——以四川省邛崃市金利猪业合作社为例[J]. 中国农村观察,2010(5):48-55,84.
[15]雷小翠. 农户选择新品种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大田作物为例[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
[16]肖友利. 成都市合作社社员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3.
[17]郭红东,袁路明,林迪. 影响社员对合作社满意度因素的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5):32-36.
[18]张启文,周洪鹏,吕拴军,等. 农户参与合作社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以黑龙江省阿城市料甸乡为例[J]. 农业技术经济,2013(3):98-104.
[19]苑鹏. 对公司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探讨——以北京圣泽林梨专业合作社为例[J]. 管理世界,2008(7):62-69.
[20]曾明星,杨宗锦. 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益分配模型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3):68-70.
[1]扶玉枝,郑亮星,赵兴泉.社员对合作社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的实证调查[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2):301.
Fu Yuzhi,et al.Analysis of members service demand for farmer cooperative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Based o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8,46(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