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刘红江,郑建初,沈明星,等.规模农场低碳循环生产技术体系的构建[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02):427-429.
 Liu Hongjiang,et al.Construction of low carbon cycle production technology system at scale farm[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5,43(02):427-429.
点击复制

规模农场低碳循环生产技术体系的构建(PDF)
分享到:

《江苏农业科学》[ISSN:1002-1302/CN:32-1214/S]

卷:
第43卷
期数:
2015年02期
页码:
427-429
栏目:
农业经济与管理
出版日期:
2015-02-25

文章信息/Info

Title:
Construction of low carbon cycle production technology system at scale farm
作者:
刘红江12 郑建初12 沈明星3 陈留根12
1.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江苏南京 210014; 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循环农业研究中心,江苏南京 210014;3.江苏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苏州 215155
Author(s):
Liu Hongjianget al
关键词:
规模农场低碳循环生产技术体系粮食安全生态环境
Keywords:
-
分类号:
F324.1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分析概括了低碳循环农业的概念、规模农场发展低碳循环生产的可能性和意义,提出了规模农业低碳循环生产的4项主体技术及具体技术措施,并构建了规模农场低碳循环生产技术体系,最后评估了低碳循环生产下规模农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以便规模农场低碳循环生产技术体系能够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健康提供技术支撑。
Abstract: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成 芳,凌去非,徐海军,等. 太湖水质现状与主要污染物分析[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0,19(1):105-110.
[2]刘立军,桑大志,刘翠莲,等.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03,36(12):1456-1461.
[3]徐国伟,吴长付,刘 辉,等. 秸秆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0):209-215.
[4]张维理,武淑霞,冀宏杰,等. 中国农业面源污

相似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4-04-21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12BAD14B12);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编号:CX(13)5045]。
作者简介:刘红江(1979—),男,江苏建湖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生态和水稻栽培生理生态研究。E-mail:liuhongjiang2004@sohu.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5-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