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程长林,任爱胜,王永春,等.基于Hicks-Moorsteen指数法的我国农业生产效率测算及收敛性[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265-270.
 Cheng Changlin,et al.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calculation and convergence based on Hicks-Moorsteen index[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8,46(1):265-270.
点击复制

基于Hicks-Moorsteen指数法的我国农业
生产效率测算及收敛性
(PDF)
分享到:

《江苏农业科学》[ISSN:1002-1302/CN:32-1214/S]

卷:
第46卷
期数:
2018年第1期
页码:
265-270
栏目:
农业经济与管理
出版日期:
2018-01-05

文章信息/Info

Title: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calculation and convergence based on Hicks-Moorsteen index
作者:
程长林1 任爱胜1 王永春2 王国刚1 修文彦3
1.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 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81;
3.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北京 100081
Author(s):
Cheng Changlinet al
关键词:
Hicks-Moorsteen指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技术效率
Keywords:
-
分类号:
F323.3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通过Hicks-Moorsteen指数方法测算1991—2012年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发展情况,并对农业TFP进行全面分解,将技术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组合效率、残余产出效率。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农业增长的双重驱动是实现农业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其中技术效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贡献更显著。在此基础上检验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α收敛、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结果显示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不存在α收敛和绝对β收敛,但具有条件β收敛性,说明我国农业生产率水平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趋于稳定。
Abstract: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赵蕾,王怀明. 中国农业生产率达的增长及收敛性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2007(2):93-98.
[2]李谷成. 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J]. 经济评论,2009(1):60-68.
[3]李丙金,李婧,常建新. 全要素生产率新的测算和分解方法[J]. 统计与决策,2013(10):19-23.
[4]全炯振. 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实证分析:1978—2007年——基于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J]. 中国农村经济,2009(9):36-47.
[5]刘秉镰,刘玉海,张建波. 技术进步、结构变迁与中国铁路运输业生产率增长——基于Hicks- Moorsteen生产率指数的实证分析[J]. 当代经济,2012(3):80-92.
[6]杨向阳. 基于Hicks-Moorsteen指数方法的中国服务业TFP分解——以东部九省为例[J]. 财贸研究,2012(1):62-69.
[7]匡远凤. 技术效率、技术进步、要素积累与中国农业经济增长——基于SFA的经验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1):3-18.
[8]张海波,刘颖. 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收敛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12(13):139-142.
[9]Fare R,Grosskopf S,Norris M.Productivity growth,technical progress and efficiency changes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reply[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4,84(5):1040-1044.
[10]李静,孟令杰. 中国农业生产率的变动与分解分析:1978—2004年——基于非参数的HMB生产率指数的实证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5):11-19.
[11]李磊,吴育华,杨顺元. 中国农业生产率的动态分析[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8(6):86-91.
[12]石慧,孟令杰,王怀明. 中国农业生产率的地区差距及波动性研究——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分析[J]. 经济科学,2008(3):20-33.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舒银燕.西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05):377.
 Shu Yinyan.Analysis of growth of agricultural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4,42(1):377.
[2]张朝辉,王太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素结构与实践路径[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9):53.
 Zhang Zhaohui,et al.Element structure and implementation approach of structural reform of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 of 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7,45(1):53.
[3]刘雷,张梦雨.基于DEA-Malmquist指数的农业生产效率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21):309.
 Liu Lei,et al.Evalu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based on DEA and Malmquist indices[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20,48(1):309.
[4]李晓龙.农村产业融合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效应检验与机制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21,49(22):20.
 Li Xiaolong.Effect test and mechanism analysis of rural industrial convergence on agricultural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21,49(1):20.
[5]王紫露,张玮,杨丽.长三角城市群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演化特征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23,51(8):255.
 Wang Zilu,et al.Study on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urban agglomeration of Yangtze River Delta[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23,51(1):255.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6-08-09
基金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编号:201203006、201203010);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科技创新工程项目(编号:CAAS-ASTIP-IAED01-2018);农业部软科学课题“草食畜牧业发展模式研究”(编号:201703);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编号:005201500122)。
作者简介:程长林(1987—),男,河南焦作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畜牧业产业经济研究。E-mail:chengchanglin888@126.com。
通信作者:任爱胜,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畜牧业产业经济研究。E-mail:renaisheng@caas.cn。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8-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