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宿瑞,王成,李颢颖.基于村域空间网络化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06):353-357.
 Su Rui,et al.Layout optimization of rural settlements based on village spatial network[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8,46(06):353-357.
点击复制

基于村域空间网络化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PDF)
分享到:

《江苏农业科学》[ISSN:1002-1302/CN:32-1214/S]

卷:
第46卷
期数:
2018年06期
页码:
353-357
栏目:
农业经济与管理
出版日期:
2018-03-20

文章信息/Info

Title:
Layout optimization of rural settlements based on village spatial network
作者:
宿瑞 王成 李颢颖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岩溶环境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 400715
Author(s):
Su Ruiet al
关键词:
村域空间网络化农村居民点引力模型联结强度农户意愿空间布局
Keywords:
-
分类号:
F301.2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利用改进的引力模型测度农村居民点之间的联结强度并将其作为连接边,将农村居民点作为节点,构建村域空间网络,识别中心点及其空间辐射范围,引导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为村镇规划和产业调整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村域空间网络结构呈现“核心-边缘”特征,且中心点的重要度和辐射范围各异;据中心点的辐射力,兼顾村域环境和农户意愿,坚持“点面结合,散中有聚”的原则,将农村居民点优化模式分为重点发展型、内部挖潜型、搬迁合并型和自然保留型4类,并构建“中心-基层”2个等级的农村居民点体系,实现村域农村居民点的布局优化,为丘陵山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Abstract: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孔雪松,金璐璐,郄昱,等. 基于点轴理论的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J]. 农业工程学报,2014,30(8):192-200.
[2]费智慧,王成. 基于加权Voronoi图与农户愿景的农户搬迁去向研究——以整村推进示范村重庆市合川区大柱村为例[J]. 中国土地科学,2013,27(8):19-25.
[3]周伟,曹银贵,王静,等. 三峡库区近30年农村居民点格局变化与特征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2011,27(4):294-300.
[4]沈陈华. 丹阳市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尺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2012,28(22):261-268.
[5]周国华,贺艳华,唐承丽,等. 中国农村聚居演变的驱动机制及态势分析[J]. 地理学报,2011,66(4):515-524.
[6]Liu Y S,Liu Y,Chen Y F,et al. The process and driving forces of rural hollowing in China under rapid urbanization[J].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2010,20(6):876-888.
[7]龙花楼. 论土地整治与乡村空间重构[J]. 地理学报,2013,68(8):1019-1028.
[8]王成. 西南丘陵山区村落居住空间重构研究:共生视角[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1-220.
[9]Wang C,Wang L P,Jiang F X,et al. Differentiation of rural households consciousness in land use activities:a case from bailin village,shapingba district of Chongqing municipality,China[J].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15,25(1):124-136.
[10]谢作轮,赵锐锋,姜朋辉,等. 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以榆中县为例[J]. 农业工程学报,2014,33(5):937-947.
[11]谢保鹏,朱道林,陈英,等. 基于区位条件分析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选择[J]. 农业工程学报,2014,30(1):219-227.
[12]曲衍波,张凤荣,姜广辉,等. 基于生态位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与分区调控[J]. 农业工程学报,2010,26(11):290-296.
[13]王成,费智慧,叶琴丽,等. 基于共生理论的村域尺度下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策略与实现[J]. 农业工程学报,2014,30(3):205-214.
[14]金其铭. 我国农村聚落地理研究历史及近今趋向[J]. 地理学报,1988,44(4):311-317.
[15]顾朝林,庞海峰. 基于重力模型的中国城市体系空间联系与层域划分[J]. 地理研究,2008,27(1):1-12.
[16]汪小帆,李翔,陈关荣. 复杂网络理论及其应用[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7]杨立,郝晋珉,王绍磊,等. 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结构优化[J]. 农业工程学报,2011,27(10):308-315.
[18]周宁,郝晋珉,孟鹏,等. 黄淮海平原县域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及其整治策略[J]. 农业工程学报,2015,31(7):256-263.
[19]杜相佐,王成,蒋文虹,等. 基于引力模型的村域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研究——以整村推进示范村重庆市合川区大柱村为例[J]. 经济地理,2015,35(12):154-160.
[20]王凤,刘艳芳,孔雪松,等.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农村社会空间联系分析——以武汉市黄陂区李集镇为例[J]. 经济地理,2016,36(4):141-148.
[21]钟业喜,陆玉麒. 基于空间联系的城市腹地范围划分——以江苏省为例[J]. 地理科学,2012,32(5):536-543.
[22]王甲生,吴晓平,廖巍,等. 改进的加权复杂网络节点重要度评估方法[J]. 计算机工程,2012,38(10):74-76.
[23]谭跃进,吴俊,邓宏钟. 复杂网络中节点重要度评估的节点收缩方法[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26(11):79-83.
[24]冯电军,沈陈华. 基于扩展断裂点模型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布局优化[J]. 农业工程学报,2014,30(8):201-209.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吴云良,朱科峰,柏亮,等.农业科研系列职称评审组织流程网络化平台建设——以江苏省农业科研系列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05):627.
 Wu Yunliang,et al.Construction of network platform for technical title review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ies—Taking 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ies in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6,44(06):627.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7-05-05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编号:15YJAZH068);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编号:2015YBGL115)。
作者简介:宿瑞(1990—),男,山西太谷人,硕士,主要从事土地利用与国土规划研究。E-mail:surui1009@163.com。
通信作者:王成,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土地利用与乡村发展研究。E-mail:wchorange0210@126.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8-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