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伊庆山.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根源、表征及应对[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09):58-63.
 Yi Qingshan.Source,representation and response of rural imbalance development under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9,47(09):58-63.
点击复制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发展不平衡
不充分的根源、表征及应对
(PDF)
分享到:

《江苏农业科学》[ISSN:1002-1302/CN:32-1214/S]

卷:
第47卷
期数:
2019年第09期
页码:
58-63
栏目:
“乡村振兴”专栏
出版日期:
2019-05-27

文章信息/Info

Title:
Source,representation and response of rural imbalance development under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作者:
伊庆山
山东政法学院社会治理与法制建设研究中心,山东济南 250014
Author(s):
Yi Qingshan
关键词:
农村社会城乡关系不平衡不充分城乡融合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源应对
Keywords:
-
分类号:
F320.3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农村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具体体现,主要表现为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农村内部发展不平衡,其根源在于外部城乡关系失衡和农村内部关系失衡。通过城乡结构性分析发现,从城乡对立下的工业化战略优先、到城乡统筹下的城市发展战略优先再到城乡融合下农业农村现代化优先发展,国家力量、市场力量和农民力量的综合作用开始构建出平等、共生、互助的新型城乡关系。在全新城乡关系框架下,与新型城镇化战略并轨,通过实施一场持久的农民自主的乡村振兴综合性发展战略,聚焦小农经济市场化与新型经营主体独立性、农民农村公共事务中主体性与组织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合理差别化、农村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融合及生命化生活化等问题,寻求积极改善之策,最终真正实现农村健康持续的发展。
Abstract: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R/OL]. (2017-10-27)[2018-01-10]. http://www.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
[2]阿图罗·埃斯科瓦尔. 遭遇发展——第三世界的形成与瓦解[M]. 汪淳玉,吴惠,潘璐,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25.
[3]陈明星. 乡村振兴战略的价值意蕴与政策取向[J]. 城乡建设,2017(23):50-52.
[4]陈俭. 新中国城乡关系演变的特点及启示[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37(6):48-52,58.
[5]刘淑虎,任云英,马冬梅,等. 1949年以来中国城乡关系的演进·困境·框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29(1):6-12.
[6]刘奇. 城市化背景下的乡村价值该如何定位[J]. 中国发展观察,2012(9):37-41.
[7]徐学庆. 我国城乡关系的失衡及其调整[J]. 中州学刊,2014(4):73-77.
[8]孙新华. 村社主导、农民组织化与农业服务规模化——基于土地托管和联耕联种实践的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6):131-140.
[9]彭真. 通过群众自治实行基层直接民主[J]. 乡镇论坛,1990(6):5-7.
[10]刘思. 权力与权威: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基本单元的组织基础[J]. 东南学术,2017(6):45-50.
[11]任中平. 村民自治遭遇的现实困境及化解路径[J]. 河南社会科学,2017(9):7-12.
[12]党国英. 中国乡村社会治理现状与展望[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56(3):2-7.
[13]林聚任,王忠武. 论新型城乡关系的目标与新型城镇化的道路选择[J]. 山东社会科学,2012(9):48-53.
[14]卢渊,李颖,宋攀. 乡土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保护与传承[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3):69-74.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刘 凯,任建兰,王成新.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协调发展研究——以山东省济南市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07):464.
 Liu Kai,et al.Study 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from perspective of new urbanization—Taking Jinan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5,43(09):464.
[2]蔡瑞林,陈万明,岳丹丹.基于因子分析的江苏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04):414.
 Cai Ruilin,et al.Study on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5,43(09):414.
[3]赵辰,王瑾,刘慧芳,等.山西省太谷区城乡建设用地转型特征及其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21,49(8):204.
 Zhao Chen,et al.Characteristics and impact of urban-rural construction land transformation in Taigu District, Shanxi Province[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21,49(09):204.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8-01-30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18DSHJ02);国家社会科学一般项目(编号:17BFX109)。
作者简介:伊庆山(1985—),男,山东泰安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农村社会学。E-mail:yi_qingshan@163.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9-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