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局. 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管理法律法规[M].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局,2010.
[2]国家环境保护局. 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1989[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9.
[3]郑钦华. 福建三都澳渔业水域水环境监测与评价[J]. 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2(3):250-254,267.
[4]蔡燕红,项有堂. 象山港海水养殖功能区环境质量评价[J]. 海洋通报,2002,21(4):91-95.
[5]柯常亮,王增焕,李刘冬,等. 广东省流沙湾贝类养殖环境质量评价[J]. 江苏农业科学,2011,39(1):336-338.
[6]李茜,张建辉,林兰钰,等. 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综述[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9):285-287,290.
[7]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2016年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R]. 2016.
[8]王益昌. 陕西省渔业水域环境质量评价研究[J]. 中国渔业经济,2008(6):59-62.
[9]姜北. 海河流域水环境质量评价与预测方法研究[D]. 郑州: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7.
[10]何歆,冯佳和,李松青,等. 广州市重点渔业增养殖区环境质量评价[J]. 水产科学,2007(3):142-145.
[11]贾晓平,杜飞雁,林钦,等. 海洋渔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综合评价方法探讨[J]. 中国水产科学,2003,10(2):160-164.
[12]沈公铭,黄经献,黄瑛,等. 莱州湾渔业水域水环境质量评价[J].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4(6):50-58.
[13]蒋国昌,王玉衡,董恒霖,等. 浙江沿海富营养化程度的初步探讨[J]. 海洋通报,1987(4):38-46.
[14]马祖友,夏永健,石志洲,等. 2011年三沙湾增养殖区水环境质量评价[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3(7):75-78.
[15]任惠丽,刘爱华,田强兵,等. 红碱淖渔业环境质量评价[J]. 水生态学杂志,2012(4):96-99.
[16]金相灿,刘鸿亮,屠清瑛. 中国湖泊富营养化[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
[17]徐勇,曲克明,赵俊,等. 渤海中部海区水域夏季环境质量综合评价[J]. 渔业科学进展,2017(2):8-15.
[18]王晶,焦燕,任一平,等.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2种计算方法的比较研究[J]. 水产学报,2015(8):1257-1263.
[19]陈燕琴,申志新,刘玉婷. 黄河一级支流泽曲河春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评价[J]. 河北渔业,2013(8):16-23,63.
[20]平仙隐,沈新强. 灰色聚类法在海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 海洋渔业,2006(4):326-330.
[21]邓聚龙. 灰理论基础[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22]邓璇,陈庆华,张江山. 灰色聚类法在福建晋江水系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9):187-191.
[23]吴立根,张江山,陈盛. 灰色聚类法评价山仔水库富营养类型[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4):190-192.
[24]周广峰,刘欣. 主成分分析法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进展[J]. 环境科学导刊,2011(1):75-78.
[25]夏斌,马菲菲,陈碧鹃,等. 海州湾大竹蛏资源保护区海水环境质量评价[J]. 渔业科学进展,2014(6):16-22.
[26]滕瑶,陈碧鹃,夏斌,等. 靖海湾松江鲈鱼种质资源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J]. 渔业科学进展,2018,39(2):1-10.
[27]刘绿叶,刘培廷,陈玉生,等. 应用综合评价法研究江苏吕四渔场生态环境质量[J]. 渔业科学进展,2009(5):83-87.
[28]邹丽珍. 三明水库渔业环境质量评价[C]. 全国水库养鱼技术问题与发展交流研讨会论文集,2009.
[1]韩耀全,何安尤,施军,等.岩滩水域渔业生态环境及鱼类物种多样性现状[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03):208.
Han Yaoquan,et al.Fishery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fish species diversity in Yantan water area[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5,43(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