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建昌,杜永,吴长付,等. 超高产粳型水稻生长发育特性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7):1336-1345.
[2]王绍华,曹卫星,丁艳锋,等. 水氮互作对水稻氮吸收与利用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4):497-501.
[3]张自常,李鸿伟,曹转勤,等. 施氮量和灌溉方式的交互作用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影响[J]. 作物学报,2013,39(1):84-92.
[4]翟彩娇,崔士友,张蛟,等. 缓/控释肥发展现状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J]. 农学学报,2022,12(1):22-27.
[5]徐辰峰. 不同类型缓控释肥对水稻南粳9108氮素利用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3):156-159.
[6]张金萍,陈照明,王强,等. 缓释氮比例对1次性施肥单季晚稻生长和氮素利用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2021,35(6):207-212,221.
[7]王强,姜丽娜,潘建清,等. 缓释氮肥1次性施肥对单季稻氮素吸收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18,51(20):3951-3960.
[8]李玥,李应洪,赵建红,等. 缓控释氮肥对机插稻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的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5,41(6):673-684.
[9]张敬昇,李冰,王昌全,等. 控释掺混尿素对稻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2017,31(3):288-298.
[10]王宝档,王朝贤,董作为,等. 缓控释氮肥与尿素配施对水稻产量及氮肥效率的影响[J].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1):32-34.
[11]王雨桐. 缓释氮肥与速效氮肥配施减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机制[D]. 扬州:扬州大学,2020.
[12]杨阳,刘灿华,葛树春,等. 减量配施新型基质缓释肥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20,47(3):442-447.
[13]王海月,张桥,武云霞,等. 不同株距下氮肥减量配施运筹对机插杂交稻的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2019,33(5):447-456.
[14]向泽民,何延明. 不同机插密度对水稻群体结构和产量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2015(4):30,40.
[15]许俊伟,孟天瑶,荆培培,等. 机插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15,41(11):1767-1776.
[16]凌启鸿. 作物群体质量[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45-220.
[17]王海月,殷尧翥,孙永健,等. 不同株距和缓释氮肥配施量下机插杂交稻的产量及光合特性[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7,23(4):843-855.
[18]李旭,王宇,隋鑫,等. 缓释肥与速效氮肥混施对机插水稻生长发育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7,45(6):45-48.
[19]王海月,李玥,孙永健,等. 不同施氮水平下缓释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2017,31(1):50-64.
[20]吕小红,付立东,王宇,等. 配比施用缓释肥与速效氮肥对机插水稻生长和产量的效应[J]. 江苏农业科学,2016,44(1):83-85.
[1]郭绍杰,张静,吴新宏,等.鲜食葡萄株距处理对生长与果实品质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04):206.
Guo Shaojie,et al.Effects of plant spacing treatments on growth and fruit quality of table grape[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6,44(8):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