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汪博文,盛苏宇,商海,等.数字普惠金融与传统农村金融关系研究——基于农户融资行为视角[J].江苏农业科学,2024,52(15):262-270.
 Wang Bowen,et al.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and traditional rural financ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rmer financing behavior[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24,52(15):262-270.
点击复制

数字普惠金融与传统农村金融关系研究——基于农户融资行为视角(PDF)
分享到:

《江苏农业科学》[ISSN:1002-1302/CN:32-1214/S]

卷:
第52卷
期数:
2024年第15期
页码:
262-270
栏目:
农业经济与管理
出版日期:
2024-08-05

文章信息/Info

Titl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and traditional rural financ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rmer financing behavior
作者:
汪博文盛苏宇商海亓浩
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
Author(s):
Wang Bowenet al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传统农村金融农户融资行为信贷约束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
Keywords:
-
分类号:
F323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基于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以及2015、2017、2019年3期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从农户融资行为视角,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与传统农村金融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与传统农村金融之间呈现互补关系,即在传统农村金融欠发达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于农户家庭的金融可得性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降低农村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和交易成本,缓解了农户的融资约束,对传统农村金融形成有效补充。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分别有效缓解了农户在生产上的投资信贷配给和在生活上的消费流动性约束,在影响农户融资行为方面与传统农村金融呈现互补关系。上述结论表明,要注重地区之间金融的均衡发展,在传统金融较为薄弱的地区,通过促进数字金融的发展,实现对于传统金融的有效补充,进而确保地区间金融的均衡发展;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户提供稳定的、有保障的普惠化金融服务;可建立政府、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农村信用数据共享机制,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良性合作的农村金融市场,促进涉农贷款投放,助力乡村振兴。
Abstract: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康书生,杨娜娜.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效应分析[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22(2):110-118.
[2]周广肃,梁琪. 互联网使用、市场摩擦与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J].金融研究,2018(1):84-101.
[3]安丛梅. 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模式研究:理论机制与实践总结[J].西南金融,2023(10):42-54.
[4]谢平,邹传伟. 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 金融研究,2012(12):11-22.
[5]Beck H. Banking is essential,banks are not. The future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in the age of the internet[J]. Netnomics,2001,3(1):7-22.
[6]Raza S A,Hanif N. Factors affecting internet banking adoption amo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customers:a case of Pakistan[J]. MPRA Paper,2011,7(1):82-96.
[7]Arjunwadkar P Y. Fintech:the technology driving disruption in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M]. Boca Raton:CRC Press,2018.
[8]谢平,邹传伟,刘海二. 互联网金融的基础理论[J]. 金融研究,2015(8):1-12.
[9]郭峰,王靖一,王芳,等. 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编制与空间特征[J]. 经济学(季刊),2020,19(4):1401-1418.
[10]王国刚,张扬. 互联网金融之辨析[J]. 财贸经济,2015(1):5-16.
[11]汪炜,郑扬扬.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基础[J]. 经济问题探索,2015(6):170-176.
[12]黄益平,黄卓. 中国的数字金融发展:现在与未来[J]. 经济学(季刊),2018,17(4):1489-1502.
[13]刘澜飚,沈鑫,郭步超. 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其对传统金融模式的影响探讨[J]. 经济学动态,2013(8):73-83.
[14]刘忠璐.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J]. 财贸经济,2016(4):71-85,115.
[15]王升,李亚,郜如明.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30家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J]. 金融发展研究,2021(1):56-62.
[16]郭品,沈悦.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理论解读与实证检验[J]. 财贸经济,2015(10):102-116.
[17]吴晓求. 互联网金融:成长的逻辑[J]. 财贸经济,2015(2):5-15.
[18]许月丽,孙昭君,李帅. 数字普惠金融与传统农村金融:替代抑或互补?——基于农户融资约束放松视角[J]. 财经研究,2022,48(6):34-48.
[19]Cortina L J J,Schmukler S L. The fintech revolution:a threat to global banking?[J]. World Bank Research and Policy Briefs,2018:125038.
[20]郑联盛. 中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影响、本质与风险[J]. 国际经济评论,2014(5):103?118.
[21]姚耀军,施丹燕. 互联网金融区域差异化发展的逻辑与检验——路径依赖与政府干预视角[J]. 金融研究,2017(5):127-142.
[22]Levine R.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Views and agenda[J].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97,35(2):688-726.
[23]战明华,汤颜菲,李帅. 数字金融发展、渠道效应差异和货币政策传导效果[J]. 经济研究,2020(6):22-38.
[24]黄益平,邱晗. 大科技信贷:一个新的信用风险管理框架[J]. 管理世界,2021,37(2):12-21,50.
[25]Beck T,Lu L P,Yang R D. Finance and growth for microenterprises:evidence from rural China[J]. World Development,2015,67:38-56.
[26]邱晗,黄益平,纪洋. 金融科技对传统银行行为的影响——基于互联网理财的视角[J]. 金融研究,2018(11):17-29.
[27]王修华,赵亚雄. 数字金融发展与城乡家庭金融可得性差异[J]. 中国农村经济,2022(1):44-60.
[28]刘锦怡,刘纯阳. 数字普惠金融的农村减贫效应:效果与机制[J]. 财经论丛,2020(1):43-53.
[29]岳中刚,周勤,杨小军. 众筹融资、信息甄别与市场效率——基于人人贷的实证研究[J]. 经济学动态,2016(1):54-62.
[30]李明贤,万小萱. 金融科技有助于缓解农户信贷配给吗?——基于CHFS2019数据的实证分析[J]. 农村经济,2022(6):79-88.
[31]董玉峰,陈俊兴,杜崇东. 数字普惠金融减贫:理论逻辑、模式构建与推进路径[J]. 南方金融,2020(2):64-73.
[32]周鸿卫,田璐. 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技术的选择与优化——基于信息不对称与交易成本的视角[J]. 农业经济问题,2019(5):58-64.
[33]刘鑫,韩青. 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传统金融和产业结构升级视角[J]. 中国流通经济,2023,37(4):107-115.
[34]余新平,熊皛白,熊德平.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J]. 中国农村经济,2010(6):77-86.
[35]何问陶,王松华. 大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地缘信贷配给分析[J]. 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4):104-108.
[36]周月书,周文静.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商业信用供给的影响[J]. 南开经济研究,2024(2):83-99.
[37]Rauh J D.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constraints:Evidence from the funding of corporate pension plans[J]. The Journal of Finance,2006,61(1):33-71.
[38]李彦龙,沈艳. 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经济不平衡[J]. 经济学(季刊),2022,22(5):1805-1828.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安红霞.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J].江苏农业科学,2024,52(18):288.
 An Hongxia,et al.Influence mechanism and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on agricultural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24,52(15):288.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4-05-2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7220309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编号:72341031);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编号:202310307126Y)。
作者简介:汪博文(2002—),男,江苏南京人,主要从事农村金融与数字金融研究。E-mail:27121216@stu.njau.edu.cn。
通信作者:亓浩,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农村金融与数字金融研究。E-mail:smdqihao@163.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4-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