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贺祥,熊康宁.基于熵权灰色关联法的贵州岩溶山区农村贫困脆弱性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03):376-381.
 He Xiang,et al.Analysis of poverty vulnerability of villages in karst mountain of Guizhou Province based on entropy and gray correlation method[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4,42(03):376-381.
点击复制

基于熵权灰色关联法的贵州岩溶山区农村贫困脆弱性分析(PDF)
分享到:

《江苏农业科学》[ISSN:1002-1302/CN:32-1214/S]

卷:
第42卷
期数:
2014年03期
页码:
376-381
栏目:
农业经济与管理
出版日期:
2014-03-25

文章信息/Info

Title:
Analysis of poverty vulnerability of villages in karst mountain of Guizhou Province based on entropy and gray correlation method
作者:
贺祥1 熊康宁2
1.凯里学院,贵州凯里 556011; 2.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贵州贵阳 550001
Author(s):
He Xianget al
关键词:
熵权灰色关联法岩溶山区农村贫困脆弱性贵州省
Keywords:
-
分类号:
F323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为了深入认识岩溶山区农村贫困脆弱性的特征,在构建农村贫困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熵权灰色关联分析法,以贵州省9个地州市为基本研究单元,对其农村贫困脆弱性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贵州省农村贫困脆弱性综合评价结果:贵阳市属轻度脆弱级,遵义市与黔东南州属次强度脆弱级,其地市属于强度脆弱级,并在空间上划分3个等级的贫困脆弱度区。将贵州岩溶山区人地关系系统中的各评价指标综合对应分析,表明生态环境脆弱性、生态承载力等对其他评价指标因素的发展水平有着严重制约作用,对农村贫困脆弱性有强烈胁迫性,同时,良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良好社会保障条件也对农村贫困脆弱性有显著的影响。
Abstract: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袁道先. 中国岩溶学[M].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21-58.
[2]杨明德. 论喀斯特环境的脆弱性[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0,2(1):21-29.
[3]苏维词,朱文孝. 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构想[J]. 经济地理,2000,20(5):75-79.
[4]何才华,熊康宁. 贵州喀斯特生态环境脆弱性类型区及其开发治理研究[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4(1):1-9.
[5]李军,蔡运龙. 脆弱生态区综合治理模式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4):124-127.
[6]任晓冬,高新才 .喀斯特环境与贫困类型划分[J]. 农村经济,2012,(2):55-58.
[7]李阳兵,王世杰,容丽. 西南岩溶山区生态危机与反贫困的可持续发展文化反思[J]. 地理科学,2004,(2):157-162.
[8]屠玉麟. 黔桂滇岩溶山区脱贫与可持续发展对策[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4(3):14-19.
[9]韩峥. 脆弱性与农村贫困[J]. 农业经济问题,2004(10):8-13.
[10]黄承伟,王小林,徐丽萍. 贫困脆弱性:概念框架和测量方法[J]. 农业技术经济,2010(8):4-11.
[11]张国培. 和谐视角下的民族地区农户贫困脆弱性研究[D]. 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1:15-30.
[12]赵培红. 民族地区农村贫困的脆弱性分析及其治理[D].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9:8-33.
[13]李济,李岩,李德峰,等. 基于改进AHP法定权的模糊优选模型在地下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2,23(2):4-6.
[14]宋平. 小排放量印花废水处理工程实例分析[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1):94-96.
[15]宋喜民,周书敬. 建设项目投资方案优选的熵权系数法[J]. 建筑技术开发,2004,31(7):113-115.
[16]邓聚龙. 灰色系统基本方法[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52-70.
[17]阿马蒂亚·森. 以自由看待发展[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8-40.
[18]郭熙保,罗知. 论贫困概念的演进[J]. 江西社会科学,2005(11):38-43.
[19]Chamber R. Poverity and livelihood:whode Reality Counts?[J]. Economic Review,1995,11(2):357-82.
[20]Mansuri G,Healy A. Vulnerability Prediction in Rural Pakistan[R]. Washington DC:World Bank,2001.
[21]刘燕华,李秀彬. 脆弱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78-99.
[22]贵州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贵州省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 贵州省地表自然形态信息数据量测研究[M]. 贵阳: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2-128.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刘贝贝,何守阳.岩溶山区城镇化进程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的演变特征——以贵阳市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3):288.
 Liu Beibei,et al.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between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resource-environment in karst mountainous areas—Taking Guiyang City as an example[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8,46(03):288.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3-07-30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课题(编号:2011BAC09B01);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编号:黔教科20090083);凯里学院规划项目(编号:S1116)。
作者简介:贺祥(1978—),男,贵州水城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岩溶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E-mail:hexiang1997403@163.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4-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