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杨莎莎,邱雪晨,常玲.南岭4省农业碳排放测算及驱动力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1):448-451.
 Yang Shasha,et al.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measurement and driving forces of four provinces in Nanling mountainous region[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5,43(11):448-451.
点击复制

南岭4省农业碳排放测算及驱动力分析(PDF)
分享到:

《江苏农业科学》[ISSN:1002-1302/CN:32-1214/S]

卷:
第43卷
期数:
2015年11期
页码:
448-451
栏目:
资源与环境
出版日期:
2015-11-25

文章信息/Info

Title: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measurement and driving forces of four provinces in Nanling mountainous region
作者:
杨莎莎12 邱雪晨3 常玲3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2.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旅游城市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广西桂林 541006;
3.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西桂林 541006
Author(s):
Yang Shashaet al
关键词:
南岭4省环境问题农业碳排放量模型驱动力低碳农业
Keywords:
-
分类号:
S181;F323.22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南岭4省区(广东、广西、湖南、江西)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然而发展中环境问题也日渐突出。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的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学术热点之一。以农业物质(农村用电、农用柴油、化肥、农膜、农药)投入为基础数据,测算南岭4省1999—2012年的农业碳排放量。结果表明:农业碳排放总量变化分为高速增长阶段、波动增长阶段和缓慢增长阶段;农业碳排放强度呈波动性增长。此外,南岭4省农业碳排放总量的组成结构基本保持不变,区域地理特点和农业机械化对碳排放组成结构及总量有很大的影响,产业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碳排放强度,人口总数对碳排放量影响最大。立足于当地的自然禀赋,着力打造各地特色的低碳农业;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强碳排放管理和考核,研究建立碳排放总量的控制制度,逐步实现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加快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南岭4省农业减排的主要手段。
Abstract: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IPCC.Climate change 2007: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M]. England: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2]田云,张俊飚,李波. 基于投入角度的农业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因素分解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32(6):752-755.
[3]王才军,孙德亮,张凤太. 基于农业投入的重庆农业碳排放时序特征及减排措施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12,19(5):206-209.
[4]李波. 经济增长与农业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J]. 生态环境学报,2012,21(2):220-224.
[5]刘小敏.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能源强度与碳排放强度约束指标的比较研究[J]. 金融评论,2012(5):58-69,124.
[6]陈春华,路正南.我国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其路径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12(2):96-98.
[7]York R,Rosa E A,Dietz T. STIRPAT,IPAT and ImPACT:analytic tools for unpacking the driving forces of environmental impacts[J]. Ecological Economics,2003,46(3):351-365.
[8]高标,房骄,许清涛,等. 吉林省农业碳排放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5):617-621.
[9]黄华,倪鹏,葛中全. 四川省农业生态系统碳排放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27(5):22-25.

相似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4-12-3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编号:13CMZ052);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编号:TYEPT201459);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资助项目(编号:GXQG022014078)。
作者简介:杨莎莎(1981—),女,广西柳州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产业政策和经济法学方向研究。E-mail:yss121@126.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