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余振宙,陶鸿,占梦丹,等.四唑染色法测定茄子种子生活力[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05):206-209.
 Yu Zhenzhou,et al.Determination of eggplant seed viability by TTC method[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6,44(05):206-209.
点击复制

四唑染色法测定茄子种子生活力(PDF)
分享到:

《江苏农业科学》[ISSN:1002-1302/CN:32-1214/S]

卷:
第44卷
期数:
2016年05期
页码:
206-209
栏目:
园艺与林学
出版日期:
2016-05-25

文章信息/Info

Title:
Determination of eggplant seed viability by TTC method
作者:
余振宙12 陶鸿1 占梦丹1 孟淑春2
1.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2.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农业部华北地区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都市农业(北方)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7
Author(s):
Yu Zhenzhouet al
关键词:
四唑染色茄子种子生活力
Keywords:
-
分类号:
S641.101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根据四唑(2,3,5-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缩写TTC)染色法测定种子生活力的原理,研究不同浓度四唑溶液,不同染色温度和不同染色时间对京茄218茄子种子生活力测定的影响,摸索出测定茄子种子生活力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四唑溶液浓度,染色温度,染色时间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过改变三者中的一者或两者可以达到改变其他两者或一者的目的,因此,可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测定条件。比较四唑染色法测定京茄218茄子种子生活力的不同条件,本研究提出处理组合11(浸种温度20 ℃、浸种时间18 h、染色液浓度1%、染色温度35 ℃、染色时间18 h)和处理组合23(浸种温度30 ℃、浸种时间4 h、染色液浓度1%、染色温度35 ℃、染色时间18 h)为最理想的2组处理组合,为TTC法快速测定京茄218茄子种子生活力的适宜方法。
Abstract: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陈瑛. 实用中药种子技术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2]郭巧生. 药用植物栽培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景彦彪. 种子生活力的四唑测定在质检中的运用[J]. 种子科技,2006(2):57-58.
[4]李植良,黎振兴,黄智文,等. 我国茄子生产和育种现状及今后育种研究对策[J]. 广东农业科学,2006(1):24-26.
[5]张念,王志敏,于晓虎,等. 茄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形态标记分析[J]. 中国蔬菜,2013(14):46-52.
[6]徐长城,肖长惜. 湖北省茄子产业的现状与展望[J]. 长江蔬菜,2009(1):1-2.
[7]马崇坚. 不同化学试剂处理对茄子种子萌发的影响[J]. 种子,2005,4(10):30-31,35.
[8]盛海平,汪为民,刘华开,等. 水稻种子生活力四唑测定值与发芽率间的相关性[J]. 种子,2000(2):30-31.
[9]王辉,马传喜,徐风,等. 热处理对小麦生活力和品质的影响[J]. 种子,1999(6):12-13,16.
[10]王丽红. 几种常用检测玉米种子生活力的方法比较[J]. 种子科技,2012(1):39-40.
[11]虞华丽,陆新德. 加工番茄种子处理及生活力的测定[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07(2):28-29.
[12]曾正明,杨跃华,冉茂林,等. 苦瓜种子生活力四唑测定值与发芽率间的相关性[J].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4):10-11,16.
[13]黄亚军,杨立武,张国萍,等. 四唑染色测定冬瓜种子生活力的研究[J]. 种子,1996(6):8-9.
[14]International rules for seed testing [S/OL]. [2015-04-01]. http://www.seedtest.org/en/international-rules-content-1-1083.html.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凌敏,杨秀莲,王良桂.四唑染色法测定巨紫荆种子生活力[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01):295.
 Ling Min,et al.Determination of seed viability of Cercis gigantea by TTC method[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5,43(05):295.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5-04-09
基金项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青年科研基金(编号:QNJJ20121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12BAK26B03);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专项(编号:KJCX201202001、KJCX20140111);北京市科委重大科研项目(编号:D131100000413001)。
作者简介::余振宙(1989—),男,安徽潜山人,硕士。E-mail:291765585@qq.com。
通信作者:孟淑春,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蔬菜种质资源和种子技术研究。E-mail:mengshuchun@nercv.org。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6-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