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薛永伟,王茹.紫色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条件土壤的可蚀性K值[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11):488-491.
 Xue Yongwui,et al.Study on soil erodibility K values under different land-use conditions in purple soil hilly area[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6,44(11):488-491.
点击复制

紫色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条件土壤的可蚀性K(PDF)
分享到:

《江苏农业科学》[ISSN:1002-1302/CN:32-1214/S]

卷:
第44卷
期数:
2016年11期
页码:
488-491
栏目:
资源与环境
出版日期:
2016-11-25

文章信息/Info

Title:
Study on soil erodibility K values under different land-use conditions in purple soil hilly area
作者:
薛永伟 王茹
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宁夏银川 750199
Author(s):
Xue Yongwuiet al
关键词:
土壤可侵性紫色土丘陵区小流域EPIC模型土地利用条件土壤侵蚀预报可蚀性K
Keywords:
-
分类号:
S157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利用侵蚀-生产力评价模型(erosion-productivity impact calculator,简称EPIC)模型对紫色土小流域土壤可蚀性K值进行估算,研究紫色土丘陵区小流域的土壤可蚀性K值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土壤颗粒组成的变化是影响紫色土小流域土壤可蚀性大小的主要因素,沙粒含量越高,土壤可蚀性K值愈大,粉粒、黏粒、有机质的含量越高,土壤可蚀性K值愈小;(2)流域中6种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可蚀性指标K均值排序为荒草地>柑橘林地>马尾松林地>槐树林地>甘薯地>玉米地;(3)研究区紫色土小流域土壤可蚀性K值总体分布趋势是自东向西随着流域海拔的降低而降低,呈条带状分布,南北两侧高,中间低。随着海拔的降低,除槐树林外,5种地类的可蚀性指标K值大致呈减小趋势,表现为K上游>K中游>K下游;在槐树林地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表现为K上游<K中游<K下游
Abstract: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Wischmeier W H. Predicting rainfall erosion losses:a guide to conservation planning[M]. Washington DC:USDA,Agricultural Handbook,1978:537.
[2]刘宝元,张科利,焦菊英. 土壤可蚀性及其在侵蚀预报中的应用[J]. 自然资源学报,1999,14(4):345-350.
[3]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EPIC-erosion/productivity impact calculator 1. Model documentation[Z].
[4]方学敏,万兆惠,徐永年. 土壤抗蚀性研究现状综述[J]. 泥沙研究,1997,17(2):87-91.
[5]宋阳,刘连友,严平,等. 土壤可蚀性研究评述[J]. 干旱区地理,2006,29(1):124-131.
[6]田积莹,黄义端. 子午岭连家砭地区土壤物理性质与土壤抗侵蚀性指标的初步研究[J]. 土壤学报,1964,12(3):286-296.
[7]杨玉盛. 不同利用方式下紫色土可蚀性的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1992,6(3):52-58.
[8]高德武. 黑龙江土壤流失方程中土壤可蚀性因子(K)的研究[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3(3):40-43.
[9]范昊明,蔡强国,崔明. 东北黑土漫岗区土壤侵蚀垂直分带性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05,21(6):8-11.
[10]缪驰远,刘宝元,刘刚,等. 东北典型黑土区剖面粒径分布特征及其可蚀性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2008,22(3):20-23.
[11]朱显谟. 黄土地区植被因素对于水土流失的影响[J]. 土壤学报,1960,8(2):110-121.
[12]蒋定生. 黄土区不同利用类型土壤抗冲刷能力的研究[J]. 土壤通报,1979(4):20-23.
[13]周佩华,武春龙. 黄土高原土壤抗冲性的试验研究方法探讨[J]. 水土保持学报,1993,7(1):29-34.
[14]邢廷炎,史学正,于东升. 我国亚热带土壤可蚀性的对比研究[J]. 土壤学报,1998,35(3):296-302.
[15]张黎明. 我国南方不同类型土壤可蚀性K值及相关因子研究[D]. 海口: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5.
[16]张金池,李海东,林杰,等. 基于小流域尺度的土壤可蚀性K值空间变异[J]. 生态学报,2008,28(5):2199-2206.
[17]张兵,蒋光毅,陈正发,等. 紫色丘陵区土壤可蚀性因子研究[J]. 土壤学报,2010,47(2):354-358.
[18]侯大斌. 川渝地区土壤可蚀性评价[D]. 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01.
[19]李月臣,刘春霞,赵纯勇,等. 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异特征[J]. 生态学报,2009,29(2):788-796.
[20]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物理研究室.土壤理化分析[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21]陈利顶,傅伯杰,赵文武. “源”“汇”景观理论及其生态学意义[J]. 生态学报,2006,26(15):1444-1449.

相似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5-09-06
基金项目: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院级优质核心课建设。
作者简介:薛永伟(1981—),男,宁夏固原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草地生态、土壤侵蚀方向的研究。E-mail:xueyongwei_2001@163.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6-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