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李红,杨镇,吕立涛,等.黑木耳栽培过程中抗霉能力及胞外酶活性变化[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0):109-112.
 Li Hong,et al.Changes of antifungal ability and extracellular enzyme activity during cultivation of Auricularia auricula[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7,45(10):109-112.
点击复制

黑木耳栽培过程中抗霉能力及胞外酶活性变化(PDF)
分享到:

《江苏农业科学》[ISSN:1002-1302/CN:32-1214/S]

卷:
第45卷
期数:
2017年10期
页码:
109-112
栏目:
园艺与林学
出版日期:
2017-05-20

文章信息/Info

Title:
Changes of antifungal ability and extracellular enzyme activity during cultivation of Auricularia auricula
作者:
李红 杨镇 吕立涛 刘岩岩 张敏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工程中心,辽宁沈阳 110161
Author(s):
Li Honget al
关键词:
黑木耳栽培抗霉能力胞外酶酶活性产量抗霉能力
Keywords:
-
分类号:
S646.601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以5个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栽培菌株(8808、黑29、981、黑威2号、黑威4号)为试验材料,研究黑木耳栽培过程中4种胞外酶活性[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滤纸纤维素酶(FPase)、漆酶(LAC)、多酚氧化酶(POD)]的变化及酶活性与产量、抗霉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菌株产量大小排序为黑威2号>黑威4号>981>8808>黑29,黑威2号显著高于其他菌株,黑威4号和981菌株差异不显著,8808和黑29菌株产量最低;各菌株抗霉能力有明显差别,黑威2号、黑威4号、981菌株抗霉能力较差,8808和黑29菌株抗霉能力较强。不同菌株胞外酶活性不同,但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即随着黑木耳子实体的生长发育,CMCase、FPase、LAC、POD活性逐渐增强,而后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8808、黑29菌株CMCase、FPase、POD酶活性相对较低,981、黑威2号、黑威4号菌株酶活性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胞外酶活性之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不同的胞外酶活性又与抗霉能力、产量有一定的相关性,从而为黑木耳抗病育种、黑木耳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Abstract: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唐利华,肖扬,边银丙. 中国黑木耳主要栽培菌株ISSR指纹分析及SCAR标记[J]. 菌物学报,2008,27(2):243-251.
[2]李辉平,黄晨阳,陈强,等. 黑木耳栽培菌株的ISSR分析[J]. 园艺学报,2007,34(4):935-940.
[3]张润光,刁小琴,关海宁. 黑木耳营养保健功能及其产品开发[J]. 保鲜与加工,2010(1):54-56.
[4]牛福文,印桂玲. 黑木耳栽培期两种培养基主要组分的降解和有关酶活的变化[J]. 微生物学通报,1990,17(4):201-204.
[5]任广明,李滇华,郭兴,等. 黑木耳栽培菌株亲缘关系的ISSR分析[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5):99-101.
[6]韩增华,张丕奇,孔祥辉,等. 黑木耳胞外酶活变化与栽培性状比较的研究[J]. 食用菌学报,2007,14(4):41-46.
[7]王玉江,韩增华,戴肖东,等. 黑木耳栽培过程中胞外酶活性变化[J]. 食用菌学报,2011,17(4):40-43.
[8]陈艳秋,鹿道富,王歧,等. 袋料栽培黑木耳与段木栽培黑木耳的品质分析[J]. 食用菌学报,2001,8(1):48-50.
[9]韩增华,张介驰,张丕奇,等. 黑木耳原种胞外酶活性的研究[J]. 生物技术,2009,19(5):14-16.
[10]陈和生,孙振亚. 黑木耳多糖的研究进展[J]. 时珍国医国药,2003,14(5):300-301.
[11]程金良,周丽洁,陈艳秋. 不同培养料栽培黑木耳比较试验初报[J]. 食用菌,2008(3):33-34.
[12]牛福文,印桂玲. 黑木耳栽培期两种培养基主要组分的降解和有关酶活的变化[J]. 微生物学通报,1990,17(4):201-204.
[13]韩增华,张介弛. 六株黑木耳两种同工酶的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02,21(6):42-45.
[14]陈锡时,夏炎. 胞外多糖酶活性和木耳子实体形成的关系[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5,26(4):403-407.

相似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6-10-15
基金项目:辽宁省沈阳市科技厅项目(编号:ZT1009)。
作者简介:李红(1975—),女,辽宁沈阳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微生物发酵研究。E-mail:Lee_hong123@163.com。
通信作者:张敏,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育种及栽培等研究。E-mail:zhangmindun@163.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7-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