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王飞权,黄两成,罗盛财,等.46份茶树种质资源夏茶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8):105-110.
 Wang Feiquan,et al.Diversity analysis on biochemical components of summer tea of 46 tea plant germplasm resources[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7,45(18):105-110.
点击复制

46份茶树种质资源夏茶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PDF)
分享到:

《江苏农业科学》[ISSN:1002-1302/CN:32-1214/S]

卷:
第45卷
期数:
2017年18期
页码:
105-110
栏目:
园艺与林学
出版日期:
2017-09-20

文章信息/Info

Title:
Diversity analysis on biochemical components of summer tea of 46 tea plant germplasm resources
作者:
王飞权1 黄两成1 罗盛财2 陈荣冰1 冯花1 张见明3 李少华1 叶江华1 李悍彪1 罗青嫦1
1.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福建省高校茶叶工程研究中心,福建武夷山 354300;
2.武夷山龟岩茶业有限公司,福建武夷山 354300; 3.武夷学院国际茶业研究中心,福建武夷山 354300
Author(s):
Wang Feiquanet al
关键词:
武夷山市茶树种质资源夏茶生化成分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Keywords:
-
分类号:
S571.102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为探明不同茶树种质资源夏茶鲜叶的生化成分特性,对武夷山市茶区46份茶树种质资源夏茶鲜叶的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评价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武夷山市茶树种质资源夏茶鲜叶生化成分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性丰富,遗传多样性指数和变异系数的平均值分别达到2.04和24.58%。通过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代表了茶树生化成分多样性80.37%的信息。基于生化成分,把46份茶树种质资源聚类划分为3个类群。3个类群除了水浸出物和黄酮类的含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他各生化成分均存在显著差异。第Ⅰ类群多数适制绿茶,第Ⅱ类群多数适制红茶,第Ⅲ类群多数适制乌龙茶。从3个类群中初步筛选出高茶多酚特异资源3份、高水浸出物特异资源4份。结果可为武夷山市茶区夏茶资源利用和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Abstract: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叶元高,徐斌. 浅谈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展望[J]. 中国茶叶,2009(6):38-39.
[2]张锡友. 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0):382-383.
[3]张文锦,王峰,翁伯琦. 武夷山市茶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 福建农业学报,2012,27(11):1264-1268.
[4]郑乃辉. 有效利用夏暑茶,提高茶叶的年经济效益[J]. 茶叶科学技术,2001(3):36,34.
[5]魏勇. 广东省优异茶树种质资源的筛选[D]. 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8.
[6]鄢东海,罗显扬,魏杰,等. 贵州地方茶树资源的生化成分多样性及绿茶品质[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3):81-85.
[7]乔小燕,吴华玲,韩雪文,等. 仁化白毛茶生化成分与成品白茶品质的相关性研究[J]. 核农学报,2015,29(12):2327-2333.
[8]陈林,陈键,陈泉宾,等. 不同工艺制法对茶叶风味品质化学轮廓的影响[J]. 核农学报,2016,30(11):2196-2203.
[9]罗盛财. 武夷岩茶名丛录[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2.
[10]王飞权,冯花,王芳,等. 42份武夷名丛茶树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5,16(3):670-676.
[11]张见明. 26份武夷名丛茶树种质资源秋茶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J]. 武夷学院学报,2016,35(9):1-7.
[12]朱明珠,齐桂年,李建华,等. 60个茶树品种夏秋叶主要生化成分分析[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8(3):494-500.
[13]洪永聪,卢莉,辛伟,等. 武夷岩茶“十大名丛”种质生物学特性的鉴定与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8):234-238.
[14]张正竹. 茶叶生物化学实验教程[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32-42.
[15]黄意欢,叶银芳,包先进. 茶学实验技术[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124.
[16]王新超,陈亮,杨亚军. 广西茶树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0,11(3):309-314.
[17]杨亚军. 茶树育种品质早期化学鉴定——Ⅱ.鲜叶的主要生化组分与绿茶品质的关系[J]. 茶叶科学,1991,11(2):127-131.
[18]杨亚军. 茶树育种品质早期化学鉴定——Ⅰ.鲜叶的主要生化组分与红茶品质的关系[J]. 茶叶科学,1990,10(2):59-64.
[19]程启坤. 茶叶品种适制性的的生化指标——酚氨比[J]. 中国茶叶,1983(1):38.
[20]宛晓春,黄继轸,沈生荣. 茶叶生物化学[M]. 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248-252.
[21]张文锦,郭专. 乌龙茶鲜叶酚氨比与品质的关系及其调控[J]. 茶叶科学简报,1993(4):4,13-16.
[22]严学兵,周禾,王堃,等. 披碱草属植物形态多样性及其主成分分析[J]. 草地学报,2005,13(2):111-116.
[23]徐雅静,汪远征. 主成分分析应用方法的改进[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6,36(6):68-75.
[24]石林. 聚类分析在茶树品种分类中的应用[J]. 中国茶叶,1988(3):15-17.
[25]林小端. 我国茶树特异资源研究进展[J]. 贵州茶叶,2008(2):1-5.
[26]钟雷. 武夷名丛种质资源特征特性研究及筛选[D]. 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9.
[27]王小萍,唐晓波,王迎春,等. 52份茶树资源生化组分的表型多样性分析[J]. 茶叶科学,2012,32(2):129-134.
[28]陆锦时,魏芳华,李春华. 茶树品种主要化学成份与品质关系的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1994,7(增刊1):1-5.
[29]堵源康,秦廷发,王子浩,等. 云南35份茶树良种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5(10):36-41.
[30]刘声传,段学艺,赵华富,等. 贵州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生化多样性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4,15(6):1255-1261.
[31]王飞权,冯花,罗盛财,等. 武夷名丛“向天梅”夏暑红茶适制性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3,34(15):51-55.
[32]钟兰馨,冯花,罗盛财,等. 三种武夷名丛夏暑红茶适制性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9):84-86.
[33]李建华,丁清平,陈元良,等. 夏秋茶的增值利用途径研究[J]. 中国茶叶加工,2009(3):20-21.
[34]李永章. 深度开发夏秋茶充分利用茶资源[J]. 茶叶,2007,33(1):46-47.

相似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7-03-27
基金项目:福建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乌龙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专项(编号:闽教科[2015]75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编号:201510397007);武夷学院校科研基金(编号:XD201705);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编号:JAT160517);福建省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编号:201410397051);福建省科技重点项目(编号:2013N0033)。
作者简介:王飞权(1982—),男,陕西西安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茶树种质资源与茶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7-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