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何坚坚,庞博,张鹏岩,等.区域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差异测算及可挖掘潜力分析——以中原经济区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6):249-255.
 He Jianjian,et al.Analysis of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al potentials of regional cultivated land multiple cropping index—Taking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Region as an example[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8,46(16):249-255.
点击复制

区域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差异测算及可挖掘潜力分析
——以中原经济区为例
(PDF)
分享到:

《江苏农业科学》[ISSN:1002-1302/CN:32-1214/S]

卷:
第46卷
期数:
2018年第16期
页码:
249-255
栏目:
资源与环境
出版日期:
2018-08-30

文章信息/Info

Title:
Analysis of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al potentials of regional cultivated land multiple cropping index—Taking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Region as an example
作者:
何坚坚 庞博 张鹏岩 闫宇航 岑云峰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 475004
Author(s):
He Jianjianet al
关键词:
复种指数潜力指数时空差异可挖掘潜力中原经济区
Keywords:
-
分类号:
F326.11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耕地复种指数是反映耕地利用程度的指标,分析中原经济区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差异及可挖掘潜力对发展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借助ArcGIS 10.1和Stata 14.0软件,运用区域差异度量模型、复种潜力指数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对2005—2014年中原经济区复种指数时空差异和驱动力以及可挖掘复种潜力指数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2005—2014年中原经济区复种指数整体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在空间尺度上,耕地复种指数以安徽地区最高,河南地区次之,山西地区最低;而复种指数增长最快的是山东地区,复种指数年均增长率为5.55%,河南地区耕地复种指数所下降,其复种指数年均下降率为0.65%,安徽地区、河北地区和山西地区耕地复种指数变化较为平稳;(2)自然环境因素对耕地复种指数及复种潜力指数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可挖掘复种潜力指数呈现出西北部可挖掘性高,而中部、东南部地区可开发利用程度小的趋势;(3)中原经济区县域可挖掘复种潜力指数表现为空间上的正相关关系和强烈的集聚效应;(4)中原经济区的产业非农化比重和人口非农化比重对耕地复种指数产生负向作用,人均家庭纯收入、农业政策和人均经营性耕地面积对耕地复种指数产生正向作用。依据区域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差异和可挖掘潜力的特点,制定相关政策,从而提高区域耕地复种指数,保障区域粮食安全。
Abstract: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金涛. 中国粮食生产时空变化及其耕地利用效应[J]. 自然资源学报,2014,29(6):911-919.
[2]Godfray H C J,Beddington J R,Crute I R,et al. Food security:the challenge of feeding 9 billion people[J]. Science,2010,327(5967):812-818.
[3]刘洛,徐新良,刘纪远,等. 1990—2010年中国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潜力的影响[J]. 地理学报,2014,69(12):1767-1778.
[4]龙华楼. 论土地利用转型与土地资源管理[J]. 地理研究,2015,34(9):1607-1618.
[5]Song W,Deng X. Land-use/land-cover change and ecosystem service provision in China[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7(576):705-719.
[6]刘彦随. 土地综合研究与土地资源工程[J]. 资源科学,2015,37(1):1-8.
[7]蔡运龙,霍雅勤. 中国耕地价值重建方法与案例研究[J]. 地理学报,2006,61(10):1084-1092.
[8]彭冲,陈乐一,韩峰. 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演变及关系[J]. 地理研究,2014,33(11):2005-2020.
[9]郑华伟,丑建立,刘友兆. 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关系的计量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22(8):1019-1026.
[10]封永刚,彭珏,邓宗兵,等. 面源污染、碳排放双重视角下中国耕地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异[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8):18-25.
[11]王国刚,刘彦随,陈秧分. 中国省域耕地集约利用态势与驱动力分析[J]. 地理学报,2014,69(7):907-915.
[12]张鹏岩,何坚坚,康国华,等. 基于循环经济视角的河南省耕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差异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12):104-111.
[13]宫斌斌,刘帅,杨宁,等. 东北三省粮食产量结构变动分析与对策建议——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J]. 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9):128-131.
[14]张超,乔敏,郧文聚,等. 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综合监管体系研究[J]. 农业机械学报,2017,48(1):1-6.
[15]闫慧敏,刘纪远,曹明奎. 近20年中国耕地复种指数的时空变化[J]. 地理学报,2005,60(4):559-566.
[16]史新敏,李洪民,张爱君,等. 苏北地区黑小麦和紫山药一年两熟制高效种植模式[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2):120-121.
[17]王立辉,黄进良,孙俊英. 基于时序MODIS-EVI监测华中地区耕地复种指数[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19(5):529-535.
[18]唐鹏钦,姚艳敏,吴文斌,等. 基于遥感技术的耕地复种指数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31(2):21-27.
[19]申健,常庆瑞,李粉玲,等. 2000—2013年关中地区耕地复种指数遥感动态监测[J]. 农业机械学报,2016,47(8):280-287.
[20]杨忍,刘彦随,陈玉福,等. 环渤海地区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变化遥感反演及影响因素探测[J]. 地理科学,2013,33(5):588-593.
[21]李茂. 河南省耕地和粮食灰色关联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2002,21(2):163-172.
[22]张浩,李世平,靳亚亚,等. 河北省耕地利用效率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J]. 水土保持研究,2016,23(3):185-191.
[23]张伟,李爱农,雷光斌. 复种指数遥感监测研究进展[J]. 遥感技术与应用,2015,30(2):199-208.
[24]李鹏,姜鲁光,封志明,等. 鄱阳湖区粮食供给功能的空间格局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2011,26(2):190-200.
[25]周辉,王卫东,李星敏,等. 基于长时间序列NDVI的陕西省耕地复种指数遥感监测分析[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4,32(3):189-195.
[26]Peng D L,Li C J,Huang J F. Crop monitoring using a multiple cropping index based on multi-temporal MODIS data[J]. Af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2,7(26):3828-3838.
[27]谢花林,刘桂英. 1998—2012年中国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差异及动因[J]. 地理学报,2015,70(4):604-614.
[28]朱利群,王静,李静,等.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作物生产发展外显优势度评价[J]. 资源科学,2010,32(1):42-49.
[29]左丽君,张增祥,董婷婷,等. 耕地复种指数研究的国内外进展[J].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3):553-560.
[30]何文斯,吴文斌,余强毅,等. 1980—2010年中国耕地复种可提升潜力空间格局变化[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11):7-14.
[31]赵永敢,李玉义,逢焕成,等. 西南地区耕地复种指数变化特征和发展潜力分析[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1):100-104.
[32]金姝兰,侯立春,徐磊. 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复种指数变化与国家粮食安全[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7):208-212.
[33]聂艳,罗毅,于婧,等.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湖北省耕地压力时空演变特征[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32(1):112-116.
[34]陈藜藜,宋戈,邹朝晖,等. 基于改进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的萝北县耕地保护分区[J]. 资源科学,2016,38(10):1871-1882
[35]张孝宇,张安录. 武汉市耕地非农化的空间自相关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24(5):781-788.
[36]范锦龙,吴炳方. 复种指数遥感监测方法[J]. 遥感学报,2004,8(6):628-636.
[37]白雪梅,王俊杰. 用泰尔指数分析省区人均GDP差异[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8(5):483-485.
[38]康晓娟,杨冬民. 基于泰尔指数法的中国能源消费区域差异分析[J]. 资源科学,2010,32(3):485-490.
[39]苑林娅. 中国收入差距不平等状况的泰尔指数分析[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8,24(1):30-37.
[40]彭定贇,王磊. 财政调节、福利均等化与地区收入差距——基于泰尔指数的实证分析[J]. 经济学家,2013(5):21-28.
[41]马亚兰,刘普幸,程英. 甘肃省近30年来耕地空间动态变化与驱动力分析[J]. 干旱区地理,2010,33(2):293-299.
[42]任平,吴涛,周介铭. 基于GIS和空间自相关模型的耕地空间分布格局及变化特征分析——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6,24(3):325-334.
[43]谢花林,李秀彬,张燕婷,等. 基于ESDA的京津冀地区草地变化空间分异[J]. 自然资源学报,2012,27(7):1224-1232.
[44]孟欢欢,李同昇,于正松,等. 安徽省乡村发展类型及乡村性空间分异研究[J]. 经济地理,2013,33(4):144-148.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蔡兴冉,黄志英,梁彦庆,等.我国东部地区耕地等别空间分布特征[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3):245.
 Cai Xingran,et al.Analysi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rable land grade in eastern China[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8,46(16):245.
[2]宋国英,刘国一,张华国.西藏主要农区耕地复种指数变化特征与潜力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07):78.
 Song Guoying,et al.Change characteristics and potential analysis of multiple cropping index of cultivated land in main agricultural areas of Tibet[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20,48(16):78.
[3]淮贺举,李奇峰,王小慧,等.全国县域复种指数时空变化特征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21,49(22):76.
 Huai Heju,et al.Study on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e cropping index in national counties[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21,49(16):76.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7-11-3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1601175);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编号:2014CJJ016);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152102310303);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编号:16IRTSTHN012)。
作者简介:何坚坚(1992—),女,安徽淮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土地资源管理研究。E-mail:JJHe0401@163.com。
通信作者:张鹏岩,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研究。E-mail:pengyanzh@126.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8-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