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王月玲,王思成,马璠,等.宁南黄土丘陵区撂荒地恢复过程中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变化特征[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21):310-314.
 Wang Yueling,et al.Characteristics of soil water-stable aggregates in abandoned lands during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loess hilly region of southern Ningxia[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8,46(21):310-314.
点击复制

宁南黄土丘陵区撂荒地恢复过程中土壤
水稳性团聚体的变化特征
(PDF)
分享到:

《江苏农业科学》[ISSN:1002-1302/CN:32-1214/S]

卷:
第46卷
期数:
2018年第21期
页码:
310-314
栏目:
资源与环境
出版日期:
2018-11-05

文章信息/Info

Title: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water-stable aggregates in abandoned lands during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loess hilly region of southern Ningxia
作者:
王月玲1 王思成2 马璠1 许浩1 董立国1 蔡进军1 韩新生1
1.宁夏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宁夏银川 750002; 2.宁夏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宁夏银川 750011
Author(s):
Wang Yuelinget al
关键词:
撂荒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恢复年限宁南黄土丘陵区
Keywords:
-
分类号:
S157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以宁南黄土丘陵区弃耕撂荒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实验室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年限撂荒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其特征。结果表明:(1)>0.25 mm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所占比例在0~30 cm土层随着撂荒年限的延长先降低后增加,10年降至最低点10.20%;0~10 cm、>10~20 cm、>20~30 cm土层各年限撂荒地>0.25 mm粒级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分别为38.3%、24.53%、14.47%,各粒级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变异系数总体呈现出随着粒级减小而逐渐变小的趋势;(2)在0~30 cm土层随着撂荒年限的延长,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平均质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基本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在10年后呈现出减小的趋势,且差异显著;(3)相关分析表明,粒级>2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对土壤结构的稳定性起到很大的作用。通过分析,总体反映出随着撂荒地植被的不断恢复,改善了土壤的结构性能,使得土壤抗蚀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Abstract: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李孔俊. 土地抛荒的经济学视角[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5):82-84.
[2]李升发,李秀彬. 耕地撂荒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理学报,2016,71(3):370-389.
[3]温婧媛,李小英. 农村撂荒地开发利用研究综述[J]. 现代农业科技,2016(15):297-299.
[4]朱桂林,山仑,刘国彬. 弃耕演替与恢复生态学[J]. 生态学杂志,2004(6):94-96.
[5]薛超玉,焦峰,张海东,等. 黄土丘陵区弃耕地恢复过程中土壤与植物恢复特征[J]. 草业科学,2016,33(3):368-376.
[6]Bronick C J,Lal R. Soil structure and management:a review[J]. Geoderma,2005,124(1/2):3-22.
[7]周虎,吕贻忠,李保国. 土壤结构定量化研究进展[J]. 土壤学报,2009,46(3):501-506.
[8]侯春霞,骆东奇,谢德体,等. 不同利用方式对紫色土团聚体形成的影响[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5(5):467-470.
[9]尚莉莉. 长期定位施肥与土地利用方式对红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4.
[10]付鑫. 不同覆盖方式对旱作农田土壤团聚结构和固碳效应的影响[D]. 西安:西北大学,2016.
[11]杨如萍,郭贤仕,吕军峰,等. 不同耕作和种植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2010,24(1):252-256.
[12]王天高. 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团聚体中腐殖质及养分分布特征研究[D]. 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5.
[13]范如芹,梁爱珍,杨学明,等. 耕作方式对黑土团聚体含量及特征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8):3767-3775.
[14]范春梅,廖超英,孙长忠,等.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放牧林草地团聚体水稳性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1):399-401.
[15]刘希玉,王忠强,张心昱,等. 施肥对红壤水稻土团聚体分布及其碳氮含量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13,33(16):4949-4955.
[16]钟义军,黄欠如,武琳,等. 水保措施对红壤旱地团聚体及其特性的影响[J]. 土壤通报,2014,45(4):961-965.
[17]Yoder R E. A direct method of aggregate analysis of soils and a study of the physical nature of erosion losse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Agronomy,1936,28(5):337-351.

相似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7-12-1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编号:2016YFC050170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15BAC01B01);宁夏重大攻关项目;宁夏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先导资金(编号:NKYJ-17-11)。
作者简介:王月玲(1980—),女,宁夏固原人,硕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研究。E-mail:wylnxnky@163.com。
通信作者:王思成,硕士,高级农业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及资源环境方面的研究。E-mail:wangsicheng2008@163.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8-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