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高涵,陈伟强,马月红.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度测评及空间特性分异规律[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236-242.
 Gao Han,et al.Evaluation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intensity[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20,48(1):236-242.
点击复制

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度测评及空间特性分异规律(PDF)
分享到:

《江苏农业科学》[ISSN:1002-1302/CN:32-1214/S]

卷:
第48卷
期数:
2020年第1期
页码:
236-242
栏目:
资源与环境
出版日期:
2020-01-05

文章信息/Info

Title:
Evaluation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intensity
作者:
高涵陈伟强 马月红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
Author(s):
Gao Hanet al
关键词:
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度评价空间特性分异规律结构变迁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影响因素平顶山市
Keywords:
-
分类号:
F299.23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过半阶段,城镇化率从17.92%提高到58.52%,工业化方面也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14.6%。持续的结构变迁与用地走向改革带来了经济快速发展,并造成耕地资源与城市建设之间的矛盾,为了切实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正态转变,以河南省平顶山市为对象,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探究城市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现状并分析其空间影响因素,以期为平顶山市政府规划管理和政策引导提供支持与依据。结果表明,平顶山市整体集约度较高,研究区处于中部地带各县(市、区)存在区域差异性较明显,集约利用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东北部地区—中部地区—西南部地区递减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趋势,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因素是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自然条件。
Abstract: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赵丽红,陈文波,邵虹. 南昌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特征及空间相关性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24(8):1286-1292.
[2]陈会广,夏红,肖毅,等. 基于灰色关联和主成分分析的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江苏省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24(8):1331-1336.
[3]乔陆印,刘彦随,陈聪. 海南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度评价及利用模式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34(3):118-123.
[4]魏宁宁,陈会广.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潜力分析[J]. 城市发展研究,2017,24(4):66-72.
[5]周秀芳,李建强,熊小容,等. 成都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236-240.
[6]冯长春,程龙. 老城区存量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以北京市东城区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2010,17(7):86-92.
[7]刘辉,谢天文. 城市扩展特征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福州市为例[J].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2(2):290-298.
[8]黎孔清,陈银蓉. 低碳理念下的南京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J]. 中国土地科学,2013,27(1):61-66.
[9]朱泰峰,张凤荣,李灿,等. 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34(1):160-165.
[10]程龙,董捷. 基于全排列多边形综合图示指标法的武汉城市圈土地集约利用评价[J].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1):183-187.
[11]张俊峰,张安录,程龙,等. 基于生态位适宜度的农村居民点布局研究——以武汉市新洲区为例[J]. 水土保持研究,2013,20(3):71-77.
[12]姜超,雷国平,王诗雨,等. 宝泉岭垦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评价[J]. 水土保持研究,2013,20(2):223-228.
[13]朱庄瑞,吕萍. 中国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有效性区域差异研究——基于全国105个城市地价监测点调查问卷的分析和建议[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12):129-137.
[14]吴正海. 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J]. 经济研究参考,2015(61):58-65.
[15]吕晓,牛善栋,黄贤金,等.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中国节约集约用地政策演进分析[J]. 中国土地科学,2015,29(9):11-18,26.
[16]孙平军,吕飞,修春亮,等. 新型城镇化下中国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基本认知与评价[J]. 经济地理,2015,35(8):178-183,195.
[17]庄少勤,史家明,管韬萍,等. 以土地综合整治助推新型城镇化发展——谈上海市土地整治工作的定位与战略思考[J]. 上海城市规划,2013(6):7-11.
[18]关国锋,马龙泉,汤永玲. 肇东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评价研究[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5,38(8):63-66.
[19]翟文侠,黄贤金,张强,等. 基于层次分析的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2(1):96-102.
[20]林坚,张沛,刘诗毅. 论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技术体系与思路[J]. 中国土地科学,2009,23(4):4-10.

相似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8-11-1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1501189);河南省软科学项目(编号:172400410479)。
作者简介:高涵(1994—),女,黑龙江牡丹江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土地信息研究。E-mail:954322129@qq.com。
通信作者:陈伟强,博士,副教授,从事资源信息研究。E-mail:chwqgis@163.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