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王慧玲,吐尔逊·哈斯木.近40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09):263-268.
 Wang Huiling,et al.Study on changes of agricultural land in Milan Oasis in the past 40 years and its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20,48(09):263-268.
点击复制

近40年米兰绿洲农用地变化及其生态承载力研究(PDF)
分享到:

《江苏农业科学》[ISSN:1002-1302/CN:32-1214/S]

卷:
第48卷
期数:
2020年第09期
页码:
263-268
栏目:
资源与环境
出版日期:
2020-05-05

文章信息/Info

Title:
Study on changes of agricultural land in Milan Oasis in the past 40 years and its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作者:
王慧玲 吐尔逊·哈斯木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46
Author(s):
Wang Huilinget al
关键词:
土地变化农用地利用生态足迹米兰绿洲生态承载力生态压力
Keywords:
-
分类号:
F323.211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为了量化研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米兰绿洲农用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生态承载力,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法,对米兰绿洲1978—1987年、1988—1997年、1998—2007年、2008—2017年4个阶段农用地数量特征、内部农用地类型结构特征以及1998—2017年米兰绿洲生态承载能力时间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农用地数量及类型特征看,40年间米兰绿洲耕地面积出现先增后减的总趋势。1998—2017年,经济型作物逐渐代替传统作物,2017年水果园面积占总农用地面积的41.9%。(2)从农用地利用程度看,1978—2017年,米兰绿洲的棉花用地利用程度较低,水果园地利用程度逐渐上升,且增长迅速。(3)1998—2017年,米兰绿洲人均农用地生态承载力呈现稳步上升趋势,生态压力指数不断增大,生态环境逐渐改善,但人均生态足迹远大于人均生态承载力,该地区的农用地可持续性较弱。
Abstract: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姜玉佃,刘计明.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5):55.
[2]罗德福.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J]. 南方农机,2017,48(14):156.
[3]李侠,张春平.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思考[J]. 农业装备技术,2017,43(2):8-10.
[4]罗其友,唐曲,刘洋,等.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27):158-164.
[5]郭凯,郭越. 新常态下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究[J]. 农业经济,2017(3):23-24.
[6]尹芳,张无敌,赵兴玲,等. 农业面源污染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分析[J]. 灾害学,2018,33(2):151-153.
[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 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J]. 农村实用技术,2016(4):5-15.
[8]肖思思,吴春笃,储金宇. 1980—2005年太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2012,28(23):1-11.
[9]马聪,刘黎明,袁承程,等. 快速城镇化地区不同生计类型农户耕地利用集约度评价——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J]. 中国土地科学,2017,31(10):69-78.
[10]谢庭生. 宁夏回族自治区耕地资源高效利用途径[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31(2):178-184.
[11]邱丽娟,杨倩,林爱文,等. 基于ESDA-GIS的湖北省耕地生态承压能力时空演变分析[J]. 生态经济,2015,31(7):85-90.
[12]王雅敬,谢炳庚,李晓青,等. 喀斯特地区耕地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J]. 生态学报,2017,37(21):7030-7038.
[13]叶菁,谢巧巧,谭宁焱. 基于生态承载力的国土空间开发布局方法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17,33(11):262-271.
[14]郭荣中,申海建. 基于生态足迹的澧水流域生态补偿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17,24(2):353-358.
[15]张佩佩,董锁成,李泽红,等. 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分析[J]. 生态科学,2017,36(2):171-178.
[16]靳相木,柳乾坤. 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扩展的土地承载力指数研究——以温州市为例[J]. 生态学报,2017,37(9):2982-2993.
[17]徐敏,罗剑朝,崔彩贤. 新疆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及协调性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25(2):20-23.
[18]胡红波,杜宏茹,倪天麒. 传统绿洲农业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因素分析——以新疆和田为例[J]. 干旱区研究,2017,34(3):677-684.
[19]雷军,张小雷,阚耀平. 新疆绿洲农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18(1):1-6.
[20]徐文修. 新疆绿洲农业耕作制度演变驱动因子分析[J]. 新疆农业科学,2010,47(9):1837-1841.
[21]李亚萍. 汉唐时期米兰遗存与历史角色研究[D].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8.
[22]李炳泉. 西汉西域伊循屯田考论[J]. 西域研究,2003(2):1-9.
[23]王宏志,李仁东,毋河海. 土地利用动态度双向模型及其在武汉郊县的应用[J]. 国土资源遥感,2002,14(2):20-22.
[24]余新晓,张晓明,牛丽丽,等. 黄土高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动态演变及驱动力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2009,25(7):219-225.
[25]仙巍,邵怀勇,周万村. 嘉陵江中下游地区近30年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过程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2005,24(2):114-121.
[26]王爱民,刘加林,缪磊磊,等. 人地关系研究中的土地利用特征指标分析——以兰州市为例[J]. 经济地理,1999,27(1):63-67.
[27]熊德国,鲜学福,姜永东. 生态足迹理论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及改进[J]. 地理科学进展,2003,22(6):618-626.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李乐蓉,段建南,杨威,等.长株潭城市群“绿心”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 ——基于土地功能视角[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5):275.
 Li Lerong,et al.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 change in green heart zone of Changsha-Zhuzhou-Xiangtan city cluster—Based on perspective of land function[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8,46(09):275.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9-05-2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1761046、41061047)。
作者简介:王慧玲(1994—),女,新疆五家渠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干旱区生态资源与环境方面的研究。E-mail:704478179@qq.com。
通信作者:吐尔逊·哈斯木,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干旱区地貌与环境方面的研究。E-mail:tursun_kasim@aliyun.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