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李洪源,任伟超,孟祥霄,等.黄芪无公害栽培技术综述[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5):187-192.
 Li Hongyuan,et al.Pollution-free cultivation system of Astragalus membranaceus:a review[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20,48(15):187-192.
点击复制

黄芪无公害栽培技术综述(PDF)
分享到:

《江苏农业科学》[ISSN:1002-1302/CN:32-1214/S]

卷:
第48卷
期数:
2020年第15期
页码:
187-192
栏目:
园艺与林学
出版日期:
2020-08-05

文章信息/Info

Title:
Pollution-free cultivation system of Astragalus membranaceus:a review
作者:
李洪源1任伟超13孟祥霄2马伟1孙伟1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 100700;3.伊春林业科学院,黑龙江伊春 153000
Author(s):
Li Hongyuanet al
关键词:
无公害黄芪产地环境品种选育农艺措施综合防治
Keywords:
-
分类号:
S567.23+9.04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黄芪为临床名贵中药材,具有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水退肿、托毒生肌等功能。由于长时间掠夺式挖取,导致野生黄芪的资源不断减少。目前,黄芪药材多为人工栽培,但由于病虫害及药材的重金属、农药残留的影响,严重制约了黄芪药材栽培技术的发展。无公害栽培是保障黄芪安全和品质的有效措施之一。概述黄芪无公害栽培的各关键环节,如产地环境、新品种选育、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模式、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建立黄芪无公害种植技术体系,保证了黄芪种植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降低了农残和重金属含量,生产出优质高产药材。
Abstract: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302-303.
[2]钟霞. 中草药黄芪的栽培管理技术[J]. 青海农技推广,2003(4):31.
[3]王雪洁,孙海峰,谢道生,等. 引种栽培黄芪药材中主要黄酮类成分含量比较研究[J]. 植物研究,2011,31(3):358-362.
[4]高维娟. 黄芪注射液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承德医学院学报,2014,31(2):129-131.
[5]冯学金,刘根科,梁素明. 蒙古黄芪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 山西农业科学,2010,38(8):95-98.
[6]张蔷,高文远,满淑丽.黄芪中有效成分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1):3203-3207.
[7]郭红斌,弓素梅. 黄芪及黄芪茎叶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11):73-75.
[8]徐向荣,赵莉,唐丽.中药材浸泡液中多糖含量的测定[J].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6,8(3):168-169.
[9]秦雪梅,李震宇,孙海峰,等. 我国黄芪药材资源现状与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9):3234-3238.
[10]姜丽丽. 内蒙古地区黄芪发展概况[J]. 疾病监测与控制,2013,7(3):165-166.
[11]李璐,习瑾昆,朱莹,等. 黄芪甲苷的临床应用及心肌保护研究进展[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8):1249-1252.
[12]陈士林,李西文,孙成忠,等. 中国药材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M]. 2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13]王良信,刘娟,宗希明. 野生黄芪资源恢复的试验研究[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9,18(2):27-29.
[14]王俊杰,张红霞,金雄. 蒙古黄芪与膜荚黄芪种子形态特征及其鉴别方法的研究[J]. 中草药,2005,36(7):1072-1075.
[15]陈士林,黄林芳,陈君,等. 无公害中药材生产关键技术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13(3):436-444.
[16]崔红艳,周海,方子森,等. 黄芪高产优质新品系JX08-5-1选育报告[J]. 中国现代中药,2014,16(4):303-306.
[17]陈永军,苟永平. 高产优质黄芪新品种——9118[J]. 农业科技通讯,2000(9):30.
[18]李鹏程. 黄芪新品系94-01选育报告[J]. 中药材,2005,28(7):535-536.
[19]徐敬珲,刘效瑞,宋振华,等. 黄芪新品种陇芪3号选育及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J]. 中药材,2013,36(9):1392-1394.
[20]王富胜,尚虎山,潘晓春. 黄芪良种陇芪4号选育及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J]. 中药材,2016,39(9):1930-1934.
[21]杨永恒,毕研文,陈宝芳,等. 优质黄芪新品系比较试验与经济性状综合分析[J]. 天津农业科学,2011,17(2):122-123,132.
[22]陈有根,辛敏通,杨滨. 野生与栽培黄芪中毛蕊异黄酮苷的测定[J]. 中草药,2009,40(9):1484-1485.
[23]胡明勋,郭宝林,周然,等. 山西浑源仿野生栽培蒙古黄芪的质量研究[J]. 中草药,2012,43(9):1829-1834.
[24]漆文选. 陇中优势中药材优质黄芪无公害栽培技术[J]. 甘肃农业科技,2006(5):70-71.
[25]段琦梅,梁宗锁,慕小倩,等. 黄芪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6):1246-1249.
[26]任洪波. 保健植物黄芪播种育苗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4):150.
[27]陈志国,马世震,陈桂琛,等. 甘肃陇西道地药材蒙古黄芪规范化栽培技术规程初步研究[J]. 中草药,2004,35(11):1289-1293.
[28]姜波. 种子包衣后黄芪生长性状与药材品质的研究[D]. 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
[29]王宝秋. 黄芪中药种衣剂及包衣技术研究[D]. 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
[30]马伟,梁喜龙,马玲,等. 黄芪种衣剂包衣技术的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8):1515-1517,1480.
[31]苏德荣. 干旱地区间作种植高效节水灌溉基础问题研究[D]. 兰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
[32]王国军. 黄芪栽培技术[J]. 吉林农业,2016(15):101.
[33]任举. 黄芪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2(13):61-63.
[34]洪渡,丁扣琪. 农作物病虫害的农业防治措施[J]. 植物医生,2014(2):6-7.
[35]门晓云. 无公害棚室辣椒病虫害的综合防治[J]. 吉林蔬菜,2005(1):31-32.
[36]陈丽萍,林志平,高剑龙.豆荚螟性信息素诱杀技术研究[J]. 现代化农业,2018(8):15-16.
[37]潘安中,谢树莲,张灯,等. 中药黄芪栽培技术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2007,35(1):51-55.
[38]漆文选. 高寒山区优质黄芪移苗平栽高效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J]. 陕西农业科学,2016,62(6):124-125.
[39]李晓娇. 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2016(4):74,76.
[40]丁万隆,李勇,王兰英. 蒙古黄芪病虫害种类初步调查[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0,12(3):426-429.
[41]白彩霞. 浑源县黄芪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研究[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17(4):43-44.
[42]张爱民,张双定.甘肃陇西黄芪种苗培育技术规程[J]. 甘肃农业科技,2014(7):72-73.
[43]杨俐,李全平,陈士林,等. 冬虫夏草无公害仿生态繁育技术[J]. 中国现代中药,2018,20(9):1049-1056,1063.
[44]沈亮,徐江,孟祥霄,等. 人参属药用植物无公害种植技术探讨[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8,24(23):8-17.
[45]李孟芝,胡芳弟,陈士林,等. 无公害党参生产关键技术探讨[J]. 中国现代中药,2018,20(9):1057-1063.
[46]王蕾,梁从莲,徐江,等. 郁金本草考证及其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8,20(7):1157-1164.
[47]韩宗贤,吴田泽,孟祥霄,等. 麻黄无公害栽培技术体系和发展战略[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8,20(7):1179-1186.
[48]苏丽丽,尉广飞,李孟芝,等. 红花无公害生产技术探讨[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8,20(6):1032-1039.
[49]徐燃,沈亮,张绍鹏,等. 无公害竹节参生产技术探讨[J]. 中国现代中药,2018,20(10):1255-1261,1269.
[50]王欢欢,王瑀,李孟芝,等. 无公害桔梗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探析[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8,20(7):1148-1156.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徐振球,成 强,徐金晶,等.水产品及其环境重金属含量监测与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02):284.
 Xu Zhenqiu,et al.Monitoring and analysis of heavy metal content in aquatic products and its environment[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5,43(15):284.
[2]陈秋会,席运官,王磊,等.产地环境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综述[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5.
 Chen Qiuhui,et al.Influences of heavy metals and organic contaminants in producing area on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 review[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8,46(15):5.
[3]董照锋,赵宇,李俊,等.商洛市茶园产地环境及茶叶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及修复[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03):227.
 Dong Zhaofeng,et al.Risk assessment and restoration of tea garden environment and tea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Shangluo City[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9,47(15):227.
[4]罗娟,姚宗路,孟海波,等.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现状与典型模式——基于第1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的数据[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8):1.
 Luo Juan,et al.Current situation and typical model of Chinas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Based on data from the first national agricultural green development pilot zones[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20,48(15):1.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0-01-09
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局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编号:201404718);伊春市科技局青年基金(编号:YY2018QN0006)。
作者简介:李洪源(1995—),男,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从事中药资源开发与分子生物学研究。E-mail:2227286763@qq.com。
通信作者:马伟,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药用植物生物工程,E-mail:mawei@hljucm.net;孙伟,博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资源及分子鉴定,E-mail:djsunwei@gmail.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