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徐鹏,张伟,万素梅,等.阿拉尔垦区常规棉和杂交棉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比较[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08):82-86.
 Xu Peng,et al.Comparison of yield and fiber quality traits between conventional cotton and hybrid cotton in Alar reclamation area[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9,47(08):82-86.
点击复制

阿拉尔垦区常规棉和杂交棉产量与纤维品质性状比较(PDF)
分享到:

《江苏农业科学》[ISSN:1002-1302/CN:32-1214/S]

卷:
第47卷
期数:
2019年第08期
页码:
82-86
栏目:
遗传育种与耕作栽培
出版日期:
2019-05-19

文章信息/Info

Title:
Comparison of yield and fiber quality traits between conventional cotton and hybrid cotton in Alar reclamation area
作者:
徐鹏1 张伟2 万素梅1 陈国栋1 汪志强1 毛廷勇1 李亚兵3 胡守林1
1.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新疆阿拉尔 843300; 2.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0;
3.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安阳 455000
Author(s):
Xu Penget al
关键词:
阿拉尔垦区杂交棉常规棉杂交种纤维品质农艺性状
Keywords:
-
分类号:
S562.03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为明确杂交棉的分离特征,筛选出适宜新疆阿拉尔垦区的优质杂交棉组合,以4个杂交棉组合和2个常规棉品种为研究材料进行大田试验,比较分析了杂交棉与常规棉纤维品质性状、农艺性状的差异及分离程度。研究结果显示:(1)4个杂交棉组合产量、品质分离指标为:J杂708、瑞杂1号、瑞杂2号的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这2个指标的变异系数大于5%,瑞杂4号的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伸长率这3个指标变异系数大于5%,都小于常规棉品种,说明杂交棉组合分离程度并不严重,同时也说明目前常规棉品种主要性状纯合度不是很高,甚至存在一定的杂合程度。(2)杂交棉纤维品质、农艺性状各项指标与常规品种无显著差异。表明可以筛选出优良的杂交棉组合(瑞杂1号、J杂708)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Abstract: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陈荣江,孙长法,朱明哲. 棉花产量与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的相关研究[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1):8-11.
[2]刘朝辉,董顺文,熊鹰,等. 优势棉花组合F2代农艺性状变异及其利用价值评估[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6):1614-1615.
[3]戴茂华,吴振良,刘丽英. 棉花杂种优势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河北农业科学,2009,13(8):54-55,57.
[4]李剑峰. 中国棉花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概述[J]. 江西棉花,2005,27(1):3-7.
[5]吴吉祥,朱军,许馥华,等. 陆地棉F2纤维品质性状杂种优势的遗传分析[J]. 棉花学报,1995,7(4):217-222.
[6]狄佳春,钱大顺,张香桂,等. 常规棉与杂交棉皮棉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00(4):24-26.
[7]杨六六,刘惠民,曹美莲,等. 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J]. 棉花学报,2009,21(3):179-183.
[8]梅拥军,张改生,张利莉,等. 海岛棉零式果枝与长果枝品种间杂交熟期性状的遗传和F1、F2杂种优势分析[J]. 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2004,38(4):9-13.
[9]陈金湘,李瑞莲,陈步阳,等. 棉花杂交种F1、F2纤维品质性状比较研究[J]. 棉花学报,2004,16(6):338-342.
[10]楚宗艳,赵鹏飞,杜玉倍,等. 一批棉花品系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J]. 棉花科学,2016,38(4):22-28.
[11]胡守林,万素梅. 南疆棉花良种繁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棉花,2001(9):42-43.
[12]郭伟锋,梅拥军,曹新川,等. 陆地棉品种间杂交F1形态性状的遗传分析[J]. 江西棉花,2008,30(5):14-18.
[13]郭景红,李玉国,赵海,等. 杂交棉新陆早70号F1·F2代不同果枝层位纤维品质分析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9):18-20.
[14]杨金霞,刘欢,李月珍,等. 一膜六行不同处理对昌吉地区棉花产量及纤维长度的影响[J]. 新疆农业科技,2017(2):2-4.
[15]姚炎帝,刘旻,赵海,等. 2015年新疆石河子垦区棉花产量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棉花,2016,43(5):34-36.
[16]孙长法,田土星,陈荣江,等. 棉花新品种锦科杂1号产量构成因素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2012,41(8):66-69.
[17]吴中强,刘建喜,侯东生. 特早熟杂交棉F2代产量及性状表现分析[J]. 新疆农业科技,2009(2):34-36.
[18]李雪源. 科学地做好新疆杂交棉研究与推广[C]//中国农学会棉花分会.中国棉花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汇编.北京:中国农学会棉花分会,2008.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陈旭升,狄佳春,马晓杰.双亲等位点抗虫杂交棉F1、F2农艺性状比较[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08):79.
 Chen Xusheng,et al.Agronomic traits comparison of insect-resistant hybrid cotton F1 and F2 generation with Bt gene on the same locus of their parents[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3,41(08):79.
[2]王志军,董永梅,李有忠,等.新疆杂交棉育种及推广示范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04):1.
 Wang Zhijun,et al.Research 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hybrid cotton breeding and promote demonstration in Xinjiang area[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9,47(08):1.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9-01-10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17YFD0101605-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66041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重大科技项目(编号:2016AA001-2);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编号:CB2018AXX)。
作者简介:徐鹏(1990—),男,陕西城固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技术方面的研究。E-mail:18193707786@163.com。
通信作者:胡守林,教授,主要从事作物栽培及遗传育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9-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