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王佳琪,黄俊华,王蕾,等.托里贝母种子的萌发特性及解除休眠技术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20):154-160.
 Wang Jiaqi,et al.Study on dormancy release and ger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ritillaria tortifolia seeds[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20,48(20):154-160.
点击复制

托里贝母种子的萌发特性及解除休眠技术研究(PDF)
分享到:

《江苏农业科学》[ISSN:1002-1302/CN:32-1214/S]

卷:
第48卷
期数:
2020年第20期
页码:
154-160
栏目:
园艺与林学
出版日期:
2020-10-20

文章信息/Info

Title:
Study on dormancy release and ger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ritillaria tortifolia seeds
作者:
王佳琪黄俊华王蕾孙瑞敏青丽君
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
Author(s):
Wang Jiaqiet al
关键词:
托里贝母解除休眠种胚赤霉素萌发
Keywords:
-
分类号:
S567.23+1.01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为了解托里贝母种子基本特性以及GA3处理与适宜的温度对解除种子休眠及萌发的作用。采用扫描电镜来观察种子形态,TTC法测定种子活力;浸种称重法测定种皮透水性;体视显微镜下解剖种子并观察种胚发育及萌发情况;光照培养箱培养找到种子生长萌发最佳温度。结果表明,托里贝母种皮薄,种子吸水速率较快,不存在透水性障碍;根据种胚生长变化,托里贝母种胚发育不完全,存在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熟;种子需在5~10 ℃下完成形态后熟,经80 d使种胚发育成熟,已完成形态后熟的种子需经过0~5 ℃低温在120 d完成生理后熟,促进种子快速萌发;50 mg/L GA3能有效提高胚率,同时其处理下60 d便可完成形态后熟,发芽率也有明显提高。托里贝母种皮无吸水障碍,种皮透性不是引起休眠的直接原因;种子属于形态生理休眠类型;5~10 ℃促进种胚生长,0~5 ℃促使萌发,50 mg/L GA3可有效解除休眠,促进萌发。
Abstract: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常彦莉. 甘肃贝母种子发育及发芽特性研究[D]. 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10.
[2]李萍,徐国钧,徐珞珊,等. 中药贝母类的研究[J]. 药学学报,1996,26(2):463-470.
[3]王果平,樊丛照,李晓瑾,等. 新疆贝母属植物鉴定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中药,2012,14(9):51-54.
[4]梁松筠. 百合科(狭义)植物的分布区对中国植物区系研究的意义[J]. 植物分类学报,1995,33(1):27-51.
[5]杨继祥. 人参、贝母、天麻栽培与加工[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7:138.
[6]袁燕波,郝丽红,于晓南. 贝母属观赏植物种质资源及其园林应用价值[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3,32(5):32-37,44.
[7]郝丽红,汤正娇,于晓南. 贝母属6个新疆野生种质调查及其园林应用价值[J]. 浙江农业学报,2013,26(3):661-666.
[8]张维经. 伊贝母种子休眠特性的研究[J]. 植物学报,1978,20(2):175-177.
[9]Nikolaeva M G. Ec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aspects of seed dormancy and germination[J]. Botanicheskii Zhurnal,2001,86:1-14.
[10]Baskin C C,Baskin J M. Seeds:ecology,biogeography,and evolution of dormancy and germination[J]. Crop Science,2015,52(9):52-4756.
[11]王有生,王文杰. 伊贝母种子的休眠特性及化学药剂对解除休眠的效应[J]. 中药材,1989(4):7-10.
[12]苏新. 浙贝母种子休眠特性的初步研究[J]. 时珍国药研究,1991(3):129.
[13]陈瑛,张军,李先恩. 卷叶贝母种子胚后熟的温度条件[J]. 中国中药杂志,1993(5):270-272,317.
[14]周良骝,谢中稳,张袖丽. 安徽贝母种子休眼与萌发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1994(增刊2):91-93.
[15]胡莹莹. 川贝母种子萌发特性及育苗技术研究[D]. 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08.
[16]马永贵,金兰,罗桂花,等. 青海暗紫贝母种子休眠解除的初步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12):3214-3217.
[17]高永茜,肖亚琼. 梭砂贝母种子萌发特性[J]. 福建林业科技,2017,44(2):77-81.
[18]胡适宜. 被子植物胚胎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143-149.
[19]胡平,夏燕莉,杨玉霞,等. 温度对太白贝母种子萌发的影响[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8,32(1):7-9.
[20]王文杰,王金芳. 温度对伊贝母种子萌发的效应[J]. 中药材,1989(5):9-11.
[21]高春智,何炎红,田有亮,等. 不同浓度赤霉素浸种对樟子松种子萌发的影响[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3):67-72.
[22]张素清,陆爱君. 植物激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J]. 辽宁林业科技,2015(3):59-61.
[23]马生军,沙红,包晓玮,等. 伊贝母种子发芽率影响因素的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6):1481-1482.
[24]金兰,丁莉,罗桂花,等. 不同浓度GA3对川贝母发芽率及酯酶同工酶的影响[J]. 种子,2009,28(8):51-52.
[25]宋廷杰,肖杰易,李祥洲. 川贝母种子赤霉素处理试验研究[J]. 基层中药杂志,1994(1):14-16.
[26]郑光华. 实用种子生理学[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267.

相似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9-12-1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660088)。
作者简介:王佳琪(1993—),女,新疆石河子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风景园林植物资源应用研究。E-mail:770561516@qq.com。
通信作者:黄俊华,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植物分类学和植物地理研究。E-mail:huangjunhua-7311@163.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