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晶. 现代农业:特色小镇建设的压舱石和助推器[J]. 经济,2017(1):51-52.
[2]张立,白郁欣. 403个国家(培育)特色小城镇的特征分析及若干讨论[J]. 小城镇建设,2018,36(9):20-30.
[3]严重敏,刘君德,孙大文,等. 试论苏锡地区农业发展与中小城镇的关系[J]. 地理学报,1964,30(3):234-247.
[4]董锁成,武伟. 地域生产综合体与增长极理论的比较研究[J]. 甘肃社会科学,1996(3):34-37.
[5]罗伯特·史蒂文斯,凯瑟·L·杰勃勒.农业发展原理——经济理论和实证[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
[6]杨振之,蔡寅春,谢辉基. 特色小镇:思想流变及本质特征[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6):141-150.
[7]郐艳丽,尹路. 特色小镇规划设计与建设运营研究[J]. 小城镇建设,2018,36(5):5-11.
[8]王晖.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特色小镇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8(25):136-138,149.
[9]熊正贤.特色小镇政策的区域比较与优化研究——以云贵川地区为例[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6(2):104-116.
[10]王景新,支晓娟. 中国乡村振兴及其地域空间重构——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同建振兴乡村的案例、经验及未来[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2):17-26.
[11]江苏省人民政府. 关于培育创建江苏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苏政发〔 2016 〕176号[Z].
[12]耿慧志,贾晓韡. 村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的规划技术路线探析[J]. 小城镇建设,2010,28(8):66-72.
[13]张鑑,赵毅. 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的镇村布局规划思考[J]. 江苏城市规划,2015(1):6-13.
[14]姜涛,吴志强. 西欧1990年代空间战略性规划案例的比较研究[J]. 城市规划学刊,2007(5):53-64.
[15]吴奶金,陈高威,林珊,等. 基于新型业态变化的农业特色小镇理念与构建[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3):7-12.
[16]明文彪. 浙江特色小镇的理论内涵 [N]. 浙江日报,2016-05-12(15).
[17]刘福星,董志勇. “四化”可持续理念下的农业型特色小镇规划实践——以沈阳新民市大民屯镇总体规划为例[J]. 城市住宅,2018(3):38-42.
[18]吴雨浓,张纵. 从聚落地理文化理论视角看山地村寨形态与农田景观——以务川县仡佬族村寨的遗存保护控制性规划研究为例[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5-51.
[19]张信得,张云彬,陈浩. 乡村振兴背景下旅游资源型特色小镇发展路径研究——以巢湖半汤温泉小镇为例[J]. 江苏农业学报,2020,36(1):219-226.
[20]段炼,刘玉龙. 城市用地形态的理论建构及方法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2006,13(2):95-101.
[21]陶伟,汤静雯,田银生. 西方历史城镇景观保护与管理:康泽恩流派的理论与实践[J]. 国际城市规划,2010(5):108-114.
[22]浙江省文化厅. 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浙文法〔2016〕7[Z].
[23]朱雅飞. 探析本土文化为内涵的特色小镇规划[J]. 建筑知识,2017(2):175,131.
[1]张月兰,王芳.江苏省农业特色小镇发展路径评价与优化[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21):49.
Zhang Yuelan,et al.Evalu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development path of agricultural characteristic towns in Jiangsu Province[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9,47(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