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房泽宇,闫煌玉,杜茜雅,等.从基础设施建设视角看待茶叶经济的演变——以京杭大运河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24,52(4):257-264.
 Fang Zeyu,et al.Evolution of tea econom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Taking the Grand Canal from Beijing to Hangzhou as an example[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24,52(4):257-264.
点击复制

从基础设施建设视角看待茶叶经济的演变——以京杭大运河为例(PDF)
分享到:

《江苏农业科学》[ISSN:1002-1302/CN:32-1214/S]

卷:
第52卷
期数:
2024年第4期
页码:
257-264
栏目:
“乡村振兴”专栏
出版日期:
2024-02-20

文章信息/Info

Title:
Evolution of tea econom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Taking the Grand Canal from Beijing to Hangzhou as an example
作者:
房泽宇1闫煌玉2杜茜雅3刘馨秋3
1.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 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 430073;3.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
Author(s):
Fang Zeyuet al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基础设施建设茶叶经济历史研究
Keywords:
-
分类号:
F329.0;F326.12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基础设施建设在茶叶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宏观层面上,基础设施建设使茶叶经济形势稳步向好且抗风险、抗干扰能力不断加强;在微观层面上,基础设施建设为茶叶提供了产地建设、运输链条和销售渠道。对茶叶经济发展2个层面的历史研究能够帮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茶叶贸易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形式和经济地位。本研究围绕京杭大运河的发展历史,通过历史文献定性分析,探讨茶叶经济在京杭大运河影响下的演变。第一,创造运输便利,提升茶叶运输跨度和降低运输成本;第二,提供茶叶销售、传播渠道;第三,便于快速生产资料;第四,加强统治者对茶叶经济的控制力。以此为基础,现代茶叶经济基础设施或可着力于以下4点:规划沿河沿海茶叶产业集疏运输体系;发展成茶消费端基础设施,如茶包销售店铺、茶饮制作工厂等;减少部分茶叶经济政策扶持,去除目前存在的只能依靠补贴存活的低效率无用茶企;合理审查茶叶税收及茶叶基础设施利用情况。
Abstract: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朱永兴,姜爱芹. 茶经济类科技文献的统计与分析[J]. 茶叶科学,2012,32(2):147-154.
[2]管曦,杨江帆. 技术创新与提升福建茶叶竞争力[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3):31-34.
[3]杨江帆,庄佩芬,管曦. 以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带动闽台茶叶共同市场建设[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1):21-24.
[4]管曦. 中国茶产业链纵向整合研究——以福建为例[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5]吴亮宇. 循环经济与福建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D]. 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7.
[6]孙平,林金科,吴亮宇,等. 不同采摘方式对茶园虫害及天敌蜘蛛的影响[J]. 福建茶叶,2013,35(1):23-24.
[7]张秀莉,段盼云,郑菲菲,等. 巢状市场视角下小农户参与订单农业的实现路径研究[J]. 农业展望,2021,17(8):105-112.
[8]陈椽. 茶叶产销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J]. 茶业通报,1997,19(2):1-2.
[9]陈清微,杨江帆.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茶业经济走向分析[J]. 台湾农业探索,2016(5):46-49.
[10]黄敬斌. 全球化视野下的贸易、资本主义与经济史——以19世纪中西茶叶与鸦片贸易为例[J]. 文史哲,2011(4):98-106.
[11]詹罗九. 市场经济与茶叶市场[J]. 中国茶叶加工,2002(2):7-8.
[12]葛伟,姜含春. 茶叶必需品与奢侈品经济学判定及其启示[J]. 中国茶叶加工,2015(1):48-52.
[13]魏徵. 隋书: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M]. 北京:中华书局,2020.
[14]陶德臣. 战国至南北朝时期茶叶经济的发展[J].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22,34(1):119-125,156.
[15]王明前. 隋朝国家经济一体化进程与财政体系述略[J].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15,19(2):7-11.
[16]邓文睿. 论唐代茶产业经济的兴起[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8(6):127-131.
[17]封演. 封氏闻见记[M]. 6卷.北京:中华书局,2005.
[18]陆羽撰,朱权撰,许次纾. 茶经[M]. 北京:中华书局,2020:10.
[19]刘昫. 旧唐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75.
[20]宋祁,欧阳修,范镇,等. 新唐书:第54卷[M]. 北京:中华书局,2003.
[21]罗婵玉,金寿贤,孙云. 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北茶饮文化特征[J]. 福建茶叶,2016,38(11):285-287.
[22]陈椽. 茶叶通史[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23]章珂熔,胡燕,应瑞瑶. 宋代茶政的当代追问:以茶叶经济制度为例[J]. 中国农史,2020,39(2):81-92.
[24]唐国锋. 宋代茶坊与商业信息传播[J]. 农业考古,2007(5):141-144.
[25]侯林,刘楠. 京杭大运河与华北茶文化的传播研究[J]. 福建茶叶,2017,39(12):352-353.
[26]陈武强. 明代茶马例研究[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22(2):25-38.
[27]王璐. 明清晋商对俄茶叶贸易行为的经济分析[J]. 中国流通经济,2010,24(1):60-62.
[28]谢惠鸣. 战后国际茶叶市场价格的变化[J]. 国际贸易问题,1979(2):60-63.
[29]姚信恩. 日本茶叶生产的几个特点[J]. 茶叶科学简报,1980,21(3):7-9.
[30]姜含春. 茶叶广告与市场经济[J]. 福建茶叶,1994,16(3):33-37.
[31]朱俊峰. 对于茶文化在茶叶经济活动中重要作用的思考[J]. 科技经济市场,2017(6):87-89.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张鸿,刘修征.“互联网+”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路径探析——以陕西省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05):324.
 Zhang Hong,et al.Analysis of rural electronic commerce development path under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Taking Sha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8,46(4):324.
[2]王阳,温虎.农业经济增长新引擎:网络普及、教育投资抑或制度变革——基于2003—2015年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04):340.
 Wang Yang,et al.New engin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 growth:network popularization,education investment or system reform—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2003 to 2015[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9,47(4):340.
[3]胡苏,翁艳美,潘杰华,等.基于多源数据的京杭大运河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分段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24,52(23):214.
 Hu Su,et al.Spatial segmentation of core monitoring area of the Beijing-Hangzhou Grand Canal based on multi-source data[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24,52(4):214.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2-04-27
基金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编号:19WMB048)。
作者简介:房泽宇(2003—),男,湖北武汉人,主要从事茶叶经济历史研究。E-mail:16121310@stu.njau.edu.cn。
通信作者:刘馨秋,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茶文化与茶文化经济方面研究。E-mail:liuxinqiu@njau.edu.cn。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4-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