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安红霞.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J].江苏农业科学,2024,52(18):288-296.
 An Hongxia,et al.Influence mechanism and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on agricultural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24,52(18):288-296.
点击复制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PDF)
分享到:

《江苏农业科学》[ISSN:1002-1302/CN:32-1214/S]

卷:
第52卷
期数:
2024年第18期
页码:
288-296
栏目:
农业经济与管理
出版日期:
2024-09-20

文章信息/Info

Title:
Influence mechanism and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on agricultural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作者:
安红霞
许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许昌 461000
Author(s):
An Hongxiaet al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差异农业技术创新空间溢出效应
Keywords:
-
分类号:
F323.9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对于应对农业发展中遇到的资源与环境挑战,构建农业强国至关重要。运用2011—2020年间中国30个省份(西藏、港澳台地区除外)的面板数据,通过定量分析方法,深入剖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空间外溢效应的影响路径。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积极影响,尤其在技术进步层面表现突出,不过在提升技术效率方面的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在地域和空间上存在差异,其中金融使用深度对于推动农业绿色多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最大,超过金融覆盖范围和普惠金融的数字化水平;同时,数字普惠金融不仅对本地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提振效果,还对邻近区域产生明显的正面溢出效应。为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作用,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并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区域协调发展。
Abstract: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金绍荣,任赞杰. 乡村数字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 改革,2022(12):102-118.
[2]葛鹏飞,王颂吉,黄秀路. 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算[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28(5):66-74.
[3]刘亦文,欧阳莹,蔡宏宇. 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时空演化特征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1,38(5):39-56.
[4]沈洋,周鹏飞.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收敛性分析:基于碳汇和碳排放双重视角[J]. 调研世界,2022(4):58-68.
[5]郭海红,张在旭. 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门槛效应[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48(2):55-63.
[6]马国群,谭砚文. 环境规制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2021(5):77-92.
[7]杨秀玉,仝锦涛. 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农业产业集聚的调节作用[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3,44(11):15-27.
[8]银西阳,贾小娟,李冬梅. 农业产业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2,43(10):110-119.
[9]李健旋.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研究[J]. 管理评论,2021,33(3):84-95.
[10]李晓龙,冉光和. 农产品贸易提升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吗?:基于农村金融发展视角的分析[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4):82-92.
[11]周法法,郑义,李军龙. 农业保险发展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内在机制与实证检验[J]. 世界农业,2022(10):70-82.
[12]张翱祥,邓荣荣.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J]. 武汉金融,2022(1):65-74.
[13]曾钦友,张璇. 数字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门槛效应研究:基于农业产业集聚视角[J]. 区域金融研究,2022(7):77-83.
[14]吕靖烨,史家荣. 数字普惠金融、融资约束与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基于中小企业的经验证据[J]. 武汉金融,2022(9):41-49.
[15]余进韬,张蕊,龚星宇. 数字金融如何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动态特征、机制识别与空间效应[J]. 当代经济科学,2022,44(6):42-56.
[16]张莹莹. 金融发展、研发投入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不同维度金融发展的视角[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7(6):127-145.
[17]李谷成. 中国农业的绿色生产率革命:1978—2008年[J]. 经济学,2014,13(2):537-558.
[18]于婷,郝信波. 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效率时空特征及改善路径研究[J]. 生态经济,2018,34(9):104-110.
[19]杨玉文,张云霞. 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共同富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0(1):123-133.
[20]赵梦凡. 制造业转型升级视角下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D]. 保定:河北大学,2017.
[21]李凯. 基于Super-SBM和Malmquist指数的中国农业生产效率研究[D]. 武汉:武汉大学,2017.
[22]张启文,田静. 数字普惠金融能否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异质性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J]. 农业经济与管理,2023(1):45-56.
[23]Bartik T J. How do the effects of local growth on employment rates vary with initial labor market conditions?[R].Upjohn Institute Working Paper,2009,9:102-148.
[24]张宗新,张帅. 数字金融提升我国资本要素配置效率研究[J]. 社会科学,2022(11):129-139.
[25]王爽. 数字普惠金融的创业效应[D]. 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21.
[26]齐红倩,张佳馨.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与我国减贫可持续性:基于多维相对贫困和贫困脆弱性的双重视角[J]. 经济问题探索,2023(7):158-175.
[27]杨慧瀛,杨宏举. 数字贸易如何影响贸易高质量发展:基于贸易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经验证据[J]. 技术经济,2023,42(3):40-51.
[28]李婧,谭清美,白俊红. 中国区域创新生产的空间计量分析:基于静态与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研究[J]. 管理世界,2010(7):43-55.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许素琼.新型城镇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低门槛效用实证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7):324.
 Xu Suqiong.Empirical analysis of low threshold effect of new urbanization on agricultural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9,47(18):324.
[2]黄稳书,胡丽丽.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及绿色转型路径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21):21.
 Huang Wenshu,et al.Analysis of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level and green transition path for Chinas agriculture[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9,47(18):21.
[3]付伟,李梦柯,罗明灿,等.我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演变与区域异质性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23,51(23):227.
 Fu Wei,et al.Spatial-temporal evolution and regional heterogeneity of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Chinas agriculture[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23,51(18):227.
[4]汪博文,盛苏宇,商海,等.数字普惠金融与传统农村金融关系研究——基于农户融资行为视角[J].江苏农业科学,2024,52(15):262.
 Wang Bowen,et al.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and traditional rural finance: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rmer financing behavior[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24,52(18):262.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4-05-14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编号:2024-ZZJH-176)。
作者简介:安红霞(1975—),女,河南许昌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乡村振兴、三农经济研究。E-mail:2217911792@qq.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4-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