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王雨辰,陈浮,朱伟,等.江苏省秸秆资源量估算及其区域分布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06):305-310.
 Wang Yuchen,et al.Study on estimation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straw resources in Jiangsu Province[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3,41(06):305-310.
点击复制

江苏省秸秆资源量估算及其区域分布研究(PDF)
分享到:

《江苏农业科学》[ISSN:1002-1302/CN:32-1214/S]

卷:
第41卷
期数:
2013年06期
页码:
305-310
栏目:
资源与环境
出版日期:
2013-06-25

文章信息/Info

Title:
Study on estimation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straw resources in Jiangsu Province
作者:
王雨辰 陈浮 朱伟 曾远文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资源环境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苏徐州 221116
Author(s):
Wang Yuchenet al
关键词:
秸秆资源估算区域分布江苏省草谷比ArcGIS聚类分析
Keywords:
-
分类号:
S216.2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以正确评价江苏省秸秆资源量及其分布特性、充分认识江苏省秸秆资源的开发潜力为目的,以草谷比法为基础方法,选取经过修正的秸秆草谷比数据,对江苏省秸秆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估算;利用ArcGIS、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地理信息技术和统计方法,对江苏省秸秆资源量的区域分布规律进行探讨。研究结果显示,2010年江苏省理论上可产出秸秆资源量约3.176×107 t,可收集量约为3.049×107 t,将2010年江苏省产的秸秆资源全部能源化,相当于节省1.496×107 t标准煤;水稻秸秆占总量49%,小麦秸秆约占26%,玉米、棉花秸秆约占7%。江苏省秸秆资源分布水平呈5种梯度类型,全省表现“东密西疏、北丰南贫”的资源分布特点。
Abstract: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王久臣,戴林,田宜水,等. 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2007,23(9):276-282.
[2]江泽民. 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42(3):345-359.
[3]冯蕾,王效华. 江苏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的灰色预测[J]. 能源研究与利用,2010(4):1-3.
[4]毕于运. 秸秆资源评价与利用研究[D]. 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
[5]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手册[S]. 北京: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2009:46-48.
[6]万发春,刘晓牧,朱鑫,等. 2009年中国主要粗饲料产量分析[J]. 饲料工业,2010,31(16):59-60.
[7]贾小黎. 秸秆直接燃烧供热发电项目资源可供性调研和相关问题的研究[J]. 太阳能,2006(2):9-15.
[8]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资源调查与评价研究[EB/OL]. (2012-02-10)[2012-11-01]. http://www.nea.gov.cn/2012-02/10/c_131402402.htm.
[9]毕于运,王亚静,高春雨. 中国主要秸秆资源数量及其区域分布[J]. 农机化研究,2010(3):1-7.
[10]王雪萍,高建峰. 江苏省吴江市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J]. 科技信息,2010(1):1031-1033.
[11]韩鲁佳,闫巧娟,刘向阳,等. 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J]. 农业工程学报,2002,18(3):87-91.
[12]丁美,籍春蕾,邹碧莹,等.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江苏省秸秆资源量预测[J]. 资源科学,2011,33(11):2197-2203.
[13]毕于运,高春雨,王亚静. 中国秸秆资源数量估算[J]. 农业工程学报,2009,25(12):211-217.
[14]牛若峰,刘天福. 农业技术经济手册(修订本)[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
[15]钟华平,岳燕珍,樊江文. 中国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J]. 资源科学,2003,25(4):62-67.
[16]高利伟,马林,张卫峰,等. 中国作物秸秆养分资源数量估算及其利用状况[J]. 农业工程学报,2009,25(7):173-179.
[17]丁文斌,王雅鹏,徐勇. 生物质能源材料——主要农作物秸秆产量潜力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5):84-89.
[18]李轶冰,杨改河,楚莉莉,等. 中国农村户用沼气主要发酵原料资源量的估算[J]. 资源科学,2009,31(2):231-237.
[19]李京京. 中国生物质资源可获得性评价[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56-60.
[20]李京京,张鲁江. 中国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研究:中国农村地区中长期能源需求预测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1998,14(2):26-31.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国农业统计资料2010[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22]谢光辉,韩东倩,王晓玉,等. 中国禾谷类大田作物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1,16(1):1-8.
[23]谢光辉,王晓玉,韩东倩,等. 中国非禾谷类大田作物收获指数和秸秆系数[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1,16(1):9-17.
[24]张福春,朱志辉. 中国作物的收获指数[J]. 中国农业科学,1990,23(2):83-87.
[25]刘刚,沈镭. 中国生物质能源的定量评价及其地理分布[J]. 自然资源学报,2007,22(1):9-19.
[26]李京京,任东明,庄幸. 可再生能源资源的系统评价方法及实例[J]. 自然资源学报,2001,16(4):373-380.
[27]崔胜先,谢光辉,董仁杰. 灰色系统理论在黑龙家省农作物秸秆可收集量预测中的应用[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42(8):123-130.
[28]王亚静,毕于运,高春雨. 中国秸秆资源可收集利用量及其适宜性评价[J].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9):1852-1859.
[29]孙成和,孔庆俊. 麦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J]. 农机科技推广,2010(7):43-44.
[30]李成浩,潘跃. 留茬高度对收割机作业效率和成本影响分析[J]. 农业装备技术,2010,36(1):37-38.
[31]尹辉,张恩和,王琦,等. 春小麦留茬处理对复种油菜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2011,27(2):83-88.
[32]杨艳丽,张培栋. 山东省秸秆资源储量及其分布特征评价[J]. 可再生能源,2011,29(4):144-149.
[33]姚宗路,赵立欣,田宜水,等. 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及中长期展望[J]. 农业工程学报,2009,25(11):288-292.
[34]王才林. 江苏省水稻育种与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 江苏农业科学,2005(2):1-6.
[35]江苏省秸秆综合利用规划[R]. 南京: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苏省农业委员会,2009.
[36]宋晓华,邵生余. “天花板”逼出江苏能源新结构[EB/OL]. (2011-04-19)[2012-11-01]. http://news.cntv.cn/20110419/113360.shtml.
[37]中国能源年鉴编辑委员会. 中国能源年鉴:2008[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邱康俊,温华洋,王根.基于概率密度匹配的潜在蒸散量估算[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6):204.
 Qiu Kangjun,et al.Estimation of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amount based on probability density matching[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8,46(06):204.
[2]韩雪梅,张蓉蓉,俞映倞,等.苏州市吴中区土壤地力评估及适宜氮肥投入量估算[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07):256.
 Han Xuemei,et al.Soil fertility assessment and estimation of suitable nitrogen fertilizer input in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9,47(06):256.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2-11-23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51074154);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编号:SZBF2011-6-B35)。
作者简介:王雨辰(1989—),女,河南鹤壁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秸秆资源可持续利用及节能减排。E-mail:wangyc8905@163.com。
通信作者:陈浮,博士,教授。E-mail:chenfu@cumt.edu.cn。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3-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