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刘然然,王 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研究综述[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02):9-14.
 Liu Ranran,et al.Study on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a review[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9,47(02):9-14.
点击复制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研究综述(PDF)
分享到:

《江苏农业科学》[ISSN:1002-1302/CN:32-1214/S]

卷:
第47卷
期数:
2019年第02期
页码:
9-14
栏目:
专论与综述
出版日期:
2019-01-20

文章信息/Info

Title:
Study on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a review
作者:
刘然然12 王 梁1
1.临沂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临沂 276005; 2.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山东济南 250014
Author(s):
Liu Ranranet al
关键词: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研究阶段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展望
Keywords:
-
分类号:
F324.3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研究阶段、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3个方面对园区发展进行综述。研究认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研究过程经历了初步探索、快速发展、巩固深化等3个阶段;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涵丰富,具有高、新、聚、融等特点;园区发展模式呈现多种模式并存,且不断变化发展的格局;采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园区评价总体上以定量分析为主,评价的指标体系存在很大的差异;园区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带动农业农村创新创业、加快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助推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卓有成效,但在产业、资金、科技、运行机制、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学者相应地提出了诸多建议。在综述的基础上,从研究尺度、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上对未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今后园区研究提供参考。
Abstract: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卢凤君,孙世民,任爱胜. 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组织体系建设的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2002,20(2):19-22.
[2]孙世民,卢凤君.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发展战略构想[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23(3):161-164.
[3]蒋和平,孙炜琳. 国家农业科技园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J]. 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温室园艺,2004(4):19-23.
[4]蒋和平,张春敏.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 深圳特区科技,2005(增刊4):50-54.
[5]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
[6]张云彬,蒋五一,曹中良,等. 基于空间特征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法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0,37(4):795-800.
[7]田家怡,夏江宝. 黄河三角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思路与对策[J]. 滨州学院学报,2010,26(6):26-31.
[8]陈栋,邹冬生,刘飞. 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能值评价[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4):161-165.
[9]熊元,杨琼芬,陈传庆. 贵州贵阳(乌当)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综合评估[J]. 贵州农业科学,2007,35(6):92-95,98.
[10]蒋和平,宋莉莉.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运行模式分析[J]. 科技与经济,2006,19(6):21-24.
[11]徐新福,徐永霞,李晋红,等. 宁夏吴忠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J]. 宁夏农林科技,2008(4):36-41.
[12]蒋和平,张春敏,宋莉莉.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技术对接机制的运行模式[J]. 科学管理研究,2007,25(2):52-56.
[13]张志英. 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技术对接机制完善——以四川乐山国家农业科技园技术对接机制为例[J]. 农村经济,2010(2):98-101.
[14]陈阜.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 中国农村科技,2007(11):41-45.
[15]刘玉梅.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战略构想[J]. 陕西农业科学,2006(4):110-113.
[16]申秀清. 中国农业科技园区创新机制研究[D]. 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4.
[17]徐胜,周建涛,李丽华,等. 苏南地区农业园区创新发展模式探讨——以常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例[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2):409-411.
[18]周蓉.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创新态势现增长活力[J]. 中国农村科技,2016(5):54-57.
[19]罗广宁,孙娟,肖田野. 广东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态势和创新能力评价[J]. 科技管理研究,2016(23):108-114.
[20]叶达,吴克宁,刘霈珈. 半干旱区农业开发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以宁夏孙家滩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例[J].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3):1099-1105.
[21]徐晨清,杨学军,祝华军. 国家级农业科技园核心区土地利用效率分析[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6,21(12):108-113.
[22]邵华.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研究——以山东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例[J]. 城市规划学刊,2012(4):73-78.
[23]孙宏勇,刘小京,巨兆强,等. 河北沧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模式探讨[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6,24(8):1145-1150.
[24]刘桂峰. 北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状况、问题与建议[J]. 天津农业科学,2014,20(11):54-57.
[25]黄磊. 中国-东盟合作背景下的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初探[D]. 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11:25-27.
[26]潘启龙,刘合光.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32(1):5-11.
[27]吕冬贺,索志林,赵媛媛. 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2):79-83.
[28]王欧,吴文良. 中国农业科技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农业技术经济,2003(4):25-28.
[29]雷玲,成艳梅. 杨凌现代农业示范园综合效益评价[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2):76-82.
[30]范小俊. 广西现代农业园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J]. 学术论坛,2003(3):75-79.
[31]刘丽红,李瑾.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及模型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8):451-453.
[32]赵黎明. 农业科技园区技术集聚形成机制与模式研究[D]. 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14:51-56.
[33]周伟,李桦. 山东寿光市现代农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J]. 山东纺织经济,2012(11):109-112.
[34]田聪华,沈鸿,陆朝晖. 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指标体系评价[J]. 现代农业科技,2011(21):18-20.
[35]何仙珠. 农业科技园区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0):384-388.
[36]何忠伟,陈艳芬. 园区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以湖南望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例[J]. 农业科技管理,2005,24(1):44-49.
[37]吴沛良. 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探讨[J]. 现代经济探讨,2001(10):26-29.
[38]蒋和平.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特点和类型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01(10):23-29.
[39]蒋和平,王有年,孙炜琳. 农业科技园的建设理论与模式探索[M]. 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78-83.
[40]吴普特. 农业科技园区的战略定位与发展模式[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1,3(3):6-9.
[41]孙君生. 木兰县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管理运行模式研究[D].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15-16.
[42]徐大为,邢克智,崔晶,等. 天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专家大院现状及发展对策[J]. 农业科技管理,2012,31(1):70-73.
[43]宋莉莉,蒋和平.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专家大院技术推广的现状及对策建议[J]. 科技与经济,2007,20(6):40-43.
[44]熊元,陈传庆,周文,等. 贵阳(乌当)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专家大院的建设与成效[J]. 贵州农业科学,2006,34(2):124-126.
[45]肖田野,罗广宁,孙娟,等. 广东省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成效及对策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8):348-350,354.
[46]王强,鲍健,李艳. 中国大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与发展[J]. 海峡科技与产业,2014(2):32-34.
[47]蒋和平,崔凯. 农业科技园区:成效、模式与示范重点[J]. 农业经济问题,2009,30(1):9-14.
[48]张鸿,鲜小林,谭伟. 科研单位支撑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成效及其人才队伍建设[J]. 天津农业科学,2010,16(6):134-137.
[49]陈栋,甄双七,刘建峰,等. 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J]. 广东农业科学,2006(12):116-120.
[50]龙天炜,苏津津. 提升国家农业科技园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与对策[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5):24-28.
[51]李冬梅,严立冬. 四川乐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调查与思考[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2):15-19.
[52]王继跃. 漳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闽台农业科技合作成效、问题及对策[J]. 福建热作科技,2014,39(4):55-57.
[53]李小稳. 福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研究[J]. 台湾农业探索,2015(6):91-96.
[54]于滨.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J]. 人民公仆,2015(1):84-87.
[55]张文胜.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双动力”式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8,28(1):56-58.
[56]刘松洁. 大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对策研究[D]. 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6:44-46.
[57]王涛. 重庆渝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问题及对策分析[J]. 南方农业,2007,1(4):82-84.
[58]李春文. 大连金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战略研究[D].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26-30.
[59]蒋和平,江晶. “十二五”期间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和发展的重点[J]. 科技与经济,2013,26(1):34-38.
[60]李秀彬. 对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空间布局过于分散问题的思考[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0,12(1):56-59.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熊康宁,丁磊.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节水灌溉研究进展与展望[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03):1.
 Xiong Kangning,et al.Research 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in karst area of Southern China[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7,45(02):1.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7-08-31
基金项目:国家星火计划(编号:2015GA740064);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ZR2015DL002);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16NC113018);山东省临沂市农业科技创新专项(编号:2016NK001)。
作者简介:刘然然(1990—),女,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与城乡规划研究。E-mail:2451671218@qq.com。
通信作者:王梁,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农业与城乡规划研究。E-mail:wangliang.cn@163.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