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周玉忠,邓少春,浦绍柳,等.滇茶资源有效利用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08):15-20.
 Zhou Yuzhong,et al.Research progress of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Yunnan tea resources[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7,45(08):15-20.
点击复制

滇茶资源有效利用研究进展(PDF)
分享到:

《江苏农业科学》[ISSN:1002-1302/CN:32-1214/S]

卷:
第45卷
期数:
2017年08期
页码:
15-20
栏目:
专论与综述
出版日期:
2017-04-22

文章信息/Info

Title:
Research progress of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Yunnan tea resources
作者:
周玉忠 邓少春 浦绍柳 田易萍 何青元 汪云刚 李友勇 刘本英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及配套栽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南昆明 666201
Author(s):
Zhou Yuzhonget al
关键词:
滇茶资源有效利用发掘深度开发创新利用研究进展
Keywords:
-
分类号:
S571.102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滇茶资源品种丰富,产品多样,以滇红、滇绿、滇普为代表的滇茶产业已成为云南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统筹城乡、增加就业和助农增收的支柱产业。为深入了解滇茶资源利用情况,本文回顾了滇茶种质资源发掘及整理,介绍了滇茶良种选育及示范运用现状,总结了滇茶资源深度开发与创新利用的情况,并就如何有效利用滇茶资源进行了展望。
Abstract: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包忠华. 擦亮云茶名片——云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N]. 普洱日报,2015-05-01(3).
[2]刘本英,宋维希,孙雪梅,等.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及发展重点[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2,13(4):529-534.
[3]蒋会兵,矣兵,宋维希,等. 国家种质勐海茶树分圃资源整理整合及共享利用[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8):296-301.
[4]汪云刚,王琳,田沂军,等. 云南茶树育种工作成就与展望[J]. 海峡科技与产业,2012(6):76-77.
[5]李东. 云南大叶种[J]. 普洱,2012(1):80-81.
[6]王平盛,许玫.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研究的成就和展望[J]. 中国茶叶,2001,23(4):34-35.
[7]云南纳西泉食品饮料有限责任公司.打造普洱茶饮料精品传递中国传统茶神韵[J]. 云南科技管理,2010,23(6):89.
[8]周斌星,王燕,周增志. 普洱茶(熟茶)提取物泡腾片主体配方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410-15411,15416.
[9]成官哲,郭爱秀,刘小杰. 普洱乌龙茶功能饮料的工艺研究[J]. 饮料工业,2014,17(11):21-26.
[10]程春生,覃宇悦,刘晓菲,等. 普洱奶茶的研制[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0,36(9):190-192.
[11]刘家奇,邵宛芳,易水娟,等. 普洱茶果冻的研制[J].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21):261-264.
[12]杨荣,陶军. 普洱茶乳饼的开发研究[J]. 广东茶业,2015(3):15-16.
[13]贺阳,李坤,宁超群,等. 人参普洱茶的配方工艺研究[J]. 农产品加工·学刊(中),2014(10):35-36.
[14]冯艺,邹金梅,吴荣书,等. 普洱茶玫瑰花果冻的工艺配方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15,36(1):255-258,262.
[15]马伟光,黄之镨,游文龙,等. 橄榄普洱茶饮料的功效研究[J]. 食品科技,2010,35(8):124-128.
[16]耿丽晶,周围,徐兴阳. 清凉型板蓝根普洱茶保健饮品的研发[J]. 食品工业,2014,35(1):119-123.
[17]张云龙. 普洱茶三七含片的研制及其辅助降血脂作用研究[D]. 昆明:云南农业大学,2009:14-50.
[18]华成明,董在虎. 科技创新改变普洱茶消费方式[N]. 中国食品质量报,2008-04-01(3).
[19]水苍玉,罗梓洋. 从波士顿创新榜到普洱茶的创新[J]. 普洱,2013(11):50-53.
[20]阳杰,张灵枝,纪荣全. 不同风味茶酒拼配工艺研究[J]. 广东茶业,2013(5):29-32.
[21]殷建忠,周建于,王琦,等. 余甘子普洱茶复合发酵酒的研制[J]. 现代食品科技,2011,27(5):544-545,527.
[22]褚武明. 中国第一支普洱茶酒云南盛大开坛[J]. 中国酒,2010(12):60-61.
[23]揭国良. 普洱茶抗氧化作用及减肥作用的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2008:29-39.
[24]吴文华. 晒青毛茶、普洱茶降血脂功能比较[J]. 福建茶叶,2004(4):30.
[25]杨泱. 普洱茶多糖的提取分离及功能评价[D]. 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0:32-43.
[26]周杨,胡小静,周红杰,等. 云南普洱茶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变化[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6):625-627.
[27]王岳飞,罗子华,邬新荣,等. 普洱茶提取物抗氧化及其对Na2S2O3诱导HUVEC损伤的保护作用[J]. 茶叶科学,2010,30(6):475-481.
[28]王迪. 氧化应激介导的喹烯酮遗传毒性及普洱茶水提取液保护作用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90-118.
[29]李捷,邱湘,范萍,等. 普洱茶片调节高脂血症60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11):22-23.
[30]杨新河,李勤,黄建安,等. 普洱茶茶色素提取工艺条件的响应面分析及其抗氧化性活性研究[J]. 食品科学,2011,32(6):1-6.
[31]魏冰,胡小华,余兰平,等. 云南普洱茶籽油的研究与开发[J]. 中国油脂,2010,35(7):5-8.
[32]舒庆玲,赵和涛. 茶渣饲养肉用鸡效果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1995,23(4):355-356.
[33]胡民强,王岳飞,徐侠钟,等. 茶渣生物洁净有机肥肥效试验研究[J]. 茶叶,2006,32(3):145-147.
[34]白娜,符征鸽,梅自力. 茶渣沼气发酵潜力研究[J]. 中国沼气,2001,29(3):20-23.
[35]郑生宏,柴红玲,李阳. 茶树修剪作用与修剪枝的再利用[J]. 茶叶科学技术,2012(3):34-36.
[36]彭闰珉,龙岳林,孙方涛,等. 湘西自治州茶树资源及其园林应用前景[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38(1):160-162.
[37]冉懋雄. 试论天然药物茶的开发研究[J]. 中药材,1990,13(12):44-48.
[38]贾秀禹,梁永宁. 云南普洱茶文化旅游可行性分析与建议[J]. 民族论坛,2008(10):42-43.
[39]和献中,王世金. 云南省普洱茶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战略[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9(6):52-57.

相似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6-02-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1160175、31440034);国家茶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编号:NYCYTX-23);农业部“948”项目(编号:2014-Z56)。
作者简介:周玉忠(1985—),男,云南宣威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茶业科学研究。E-mail:446217109@qq.com。邓少春为共同第一作者。
通信作者:刘本英,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茶树种质资源创新、遗传改良及分子生物学研究。E-mail:liusuntao@126.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7-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