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郭金如,林葆. 关于提高我国化肥增产效果的一些粗浅看法[J]. 农业技术经济,1982(6):55-57.
[2]杨德春. 化肥的施用和经济效果[J]. 农业经济问题,1980(6):51-53.
[3]王祖力,肖海峰. 化肥施用对粮食产量增长的作用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08(8):65-68.
[4]张利庠,彭辉,靳兴初. 不同阶段化肥施用量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分析——基于1952—2006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J]. 农业技术经济,2008(4):85-94.
[5]黄季焜,陈庆根,王巧军. 探讨我国化肥合理施用结构及对策——水稻生产函数模型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1994(5):36-40.
[6]张桐. 增产粮食必须增加化肥使用量并提高化肥的经济效益[J]. 农业经济问题,1983(4):64.
[7]史常亮,郭焱,朱俊峰. 中国粮食生产中化肥过量施用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6,37(4):671-679.
[8]葛继红,周曙东. 要素市场扭曲是否激发了农业面源污染——以化肥为例[J]. 农业经济问题,2012(3):92-98,112.
[9]仇焕广,栾昊,李瑾,等. 风险规避对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的影响[J]. 中国农村经济,2014(3):85-96.
[10]虞祎,杨泳冰,胡浩,等. 中国化肥减量目标研究——基于满足农产品供给与水资源的双重约束[J]. 农业技术经济,2017(2):102-110.
[11]龚琦,王雅鹏. 我国农用化肥施用的影响因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生态经济,2011(2):33-38,43.
[12]潘丹. 中国化肥施用强度变动的因素分解分析[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2):24-31.
[13]王美兔,田明华. 基于VECM模型的中国农用化肥施用强度与粮食贸易等因素的相互关系研究[J]. 生态经济,2016,32(11):98-102.
[14]朱满德,李辛一,徐雪高. 化肥施用强度对中国粮食单产的影响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位数回归[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7,38(4):649-657.
[15]耿仲钟,肖海峰. 我国农用化肥施用强度的时空差异与区域收敛[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31(2):69-73.
[16]Motesharezadeh B,Etesami H,Bagheri-Novair S,et al. Fertilizer consumption trend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vs. developed countries[J].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2017,189(3):103.
[17]中国人民银行课题组.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机制研究[J]. 经济学动态,2011(3):4-11.
[18]胡文国,吴栋,吴晓明. 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经济科学,2004(6):5-15.
[19]张文雄,栾江. 我国化肥价格波动趋势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价格理论与实践,2014(3):86-88.
[20]姜楠,苏祯. “十三五”时期中国化肥市场形势[J]. 农业展望,2015(10):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