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覃勇荣,白新高,刘旭辉.桂西北岩溶地区不同植被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生理类群数量的季节变化[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24):273-280.
 Qin Yongrong,et al.Seasonal variation of soil nutrient and microbial physiology function groups under different vegetation in karst area of northwestern Guangxi[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9,47(24):273-280.
点击复制

桂西北岩溶地区不同植被土壤养分及
微生物生理类群数量的季节变化
(PDF)
分享到:

《江苏农业科学》[ISSN:1002-1302/CN:32-1214/S]

卷:
第47卷
期数:
2019年第24期
页码:
273-280
栏目:
资源与环境
出版日期:
2020-02-20

文章信息/Info

Title:
Seasonal variation of soil nutrient and microbial physiology function groups under different vegetation in karst area of northwestern Guangxi
作者:
覃勇荣白新高刘旭辉
河池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广西宜州 546300
Author(s):
Qin Yongronget al
关键词:
桂西北岩溶地区不同植被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季节变化
Keywords:
-
分类号:
S154.3;S158.3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为探明桂西北岩溶地区不同植被对土壤理化特性和肥力变化的影响,以便为石漠化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选择广西宜州城北会仙山先锋种为类芦的次生裸地,以及优势种为阴香、青檀、阴香+青檀混交等4种不同植被类型样地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不同样地土壤中氨化细菌、固氮细菌、硝化细菌的数量,分析土壤氨化细菌、固氮细菌、硝化细菌的数量与不同植被类型、季节变化及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被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的数量差异比较明显,表现为有树木的样地>次生裸地;通常夏季的土壤微生物数量比较多,春季和冬季土壤微生物数量相对较少;不同植被调查样地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数量表现为阴香>阴香+青檀>青檀>类芦;在各个样地中,不同微生物生理类群的数量表现为氨化细菌>固氮细菌>硝化细菌;各种不同植被样地的土壤营养物质均有明显的月际差异,相同季节的不同植被样地土壤养分也有明显差异;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的数量与土壤理化性质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同植被样地土壤的氨化细菌、固氮细菌、硝化细菌的数量之间极显著相关或显著相关。如果从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数量的差异,及其与土壤肥力的相关性来判断,对桂西北岩溶地区土壤环境生态恢复影响效果表现为阴香>阴香+青檀>青檀>类芦。
Abstract: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邵玉琴,赵吉. 库布齐固定沙丘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生态因子的研究[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28(5):134-138.
[2]闰东峰.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下植被与土壤协同演替机制[D]. 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2.
[3]杜丽,戈峰.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研究进展[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2):24-27.
[4]郭志彬. 半干旱黄土高原地区不同干预方式下撂荒地演替植被生物量与土壤物化性质变化[D]. 兰州:兰州大学,2010.
[5]王贵. 植被类型与土壤生化性质及功能细菌的相互关系——以石梅湾海岸青皮林为例[D]. 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13.
[6]覃勇荣,韦丹妮,黄健,等.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石漠化地区土壤多酚氧化酶的影响[J]. 河池学院学报,2007,27(2):41-45.
[7]漆良华,张旭东,孙启祥,等. 土壤-植被系统及其对土壤健康的影响[J]. 世界林业研究,2007,20(3):1-8.
[8]范继红,杨国亭,李桂伶. 木本植物VA菌根研究进展[J]. 防护林科技,2006(1):34-36.
[9]刘苑秋,杨家林,杜天真,等. 重建森林对退化红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J]. 福建林学院学报,2003,23(1):65-69.
[10]黄昌勇. 土壤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11]任天志. 持续农业中的土壤生物指标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0,33(1):71-78.
[12]魏媛. 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生物学特性研究——以贵州花江地区为例[D]. 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8.
[13]王世杰. 喀斯特石漠化概念演绎及其科学内涵的探讨[J]. 中国岩溶,2002,21(2):101-105.
[14]王世杰,李阳兵,李瑞玲. 喀斯特石漠化的形成背景、演化与治理[J]. 第四纪研究,2003,23(6):657-666.
[15]刘旭辉,覃勇荣,邹振旺,等. 不同植被对广西石漠化地区土壤有机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18):394-398.
[16]刘方,王世杰,刘元生,等. 喀斯特石漠化过程土壤质量变化及生态环境影响评价[J]. 生态学报,2005,25(3):639-644.
[17]朱海燕,刘忠德,钟章成. 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不同恢复阶段土壤质量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2006,19(2):248-252.
[18]罗海波,宋光煜,何腾兵,等. 贵州喀斯特山区石漠化治理过程中土壤质量特性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6):112-115.
[19]刘旭辉,张康,潘振兴,等. 不同植被对石漠化地区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J]. 天津农业科学,2010,16(5):1-5.
[20]徐国良,周国逸,莫江明,等. 鹤山丘陵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J]. 生态学报,2005,25(7):1670-1677.
[21]许光辉,郑洪元. 土壤微生物分析方法手册[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
[22]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微生物室.土壤微生物研究法[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23]李振高,骆永明,滕应,等. 土壤与环境微生物研究法[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4]林大仪. 土壤学实验指导[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25]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M]. 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6]张华,张甘霖,漆智平,等. 热带地区农场尺度土壤质量现状的系统评价[J]. 土壤学报,2003,40(2):186-193.
[27]宝音那木和.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蜘蛛调查研究[D]. 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28]李勇,储亚云,朱彩云,等. 金坛市无氮区土壤肥力评价和对小麦基础产量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2008(6):15-18.
[29]张美荣. 复垦村庄土壤肥力评价研究[D]. 北京:北京地质大学,2015.
[30]王玉川. 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土地覆被变化的土壤环境效应研究[D]. 兰州:兰州大学,2011.
[31]胡延杰,翟明普,武觐文,等. 杨树刺槐混交林及纯林根际微生物数量及其生化强度的季节性动态研究[J]. 土壤通报,2002,33(3):219-222.
[32]邢肖毅,黄懿梅,安韶山,等.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土壤氮素转化微生物生理群特征及差异[J]. 生态学报,2013,33(18):5608-5614.
[33]牛丹,黄懿梅,倪银霞,等. 不同退耕还草方式下宁夏南部山区土壤氮素转化速率与微生物变化的耦合关系[J]. 环境科学研究,2015,28(10):1586-1595.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吴永洁,张俞,池永宽,等.贵州省岩溶地区野生白三叶形态多样性[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02):291.
 Wu Yongjie,et al.Study on morphological diversity of Trifolium repens in karst area of Guizhou Province[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6,44(24):291.
[2]李辉霞,周红艺,余俊.桂西北典型喀斯特地区植被生产力时空变化特征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06):330.
 Li Huixia,et al.Analysis of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vegetation production in typical karst areas of northwestern Guangxi[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5,43(24):330.
[3]彭东海,秦芳,苏利荣,等.典型岩溶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稳定性和养分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22,50(16):251.
 Peng Donghai,et al.Influences of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on soil stability and nutrients in typical karst areas[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22,50(24):251.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8-09-15
基金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编号:桂科自0832273);广西河池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费项目(编号:XJ2018GKQ016)。
作者简介:覃勇荣(1963—),男,广西贵港人,硕士,教授,主要从事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生态恢复研究。E-mail:hcxyqyr@126.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9-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