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张蕊,李艺,高巨,等.周楸腋芽离体培养快繁技术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7):65-69.
 Zhang Rui,et al.Preliminary study on in vitro tissue culture and rapid propagation technology for axillary buds of Catalpa bungei ‘Zhou Qiu’[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20,48(17):65-69.
点击复制

周楸腋芽离体培养快繁技术研究(PDF)
分享到:

《江苏农业科学》[ISSN:1002-1302/CN:32-1214/S]

卷:
第48卷
期数:
2020年第17期
页码:
65-69
栏目:
生物技术
出版日期:
2020-09-05

文章信息/Info

Title:
Preliminary study on in vitro tissue culture and rapid propagation technology for axillary buds of Catalpa bungei ‘Zhou Qiu’
作者:
张蕊1 李艺1 高巨1 孙凌玲1 张磊2
1.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农牧工程学院,河南周口 466000; 2.河南花博士花卉有限公司,河南周口 466000
Author(s):
Zhang Ruiet al
关键词:
周楸2号腋芽离体培养NAA6-BA组织培养
Keywords:
-
分类号:
S723.1+32.6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为研究周楸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以周楸2号为材料,对带腋芽茎段离体培养不同阶段培养基中萘乙酸(NAA)、6-苄基腺嘌呤(6-BA)浓度分别设计4个水平,通过研究NAA和6-BA主效应及交互作用对腋芽诱导率、无菌苗增殖系数和NAA对无菌苗生根率的影响,以期明确周楸腋芽离体培养时最适激素条件。研究表明,周楸2号带腋芽茎段离体培养诱导培养基适宜的激素水平为NAA 0.010~0.015 mg/L,6-BA 0.6~1.2 mg/L;增殖培养基适宜的激素水平为NAA 0.15~0.20 mg/L,6-BA 0.8~1.6 mg/L;生根培养基适宜的激素水平为NAA 1.0~1.5 mg/L。
Abstract: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陈有民. 园林树木学[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683.
[2]郭从俭,张新胜. 楸树开花结实习性观察研究[J]. 河南林业科技,1991,11(2):1-4,18.
[3]徐森,刘佃池. 楸树扦插试验报告[J]. 江苏林业科技,1983,10(1):21-26.
[4]仝伯强,赵永军,杨海平,等. 我国北方楸树资源(Sect. Sinocatalpa)繁育技术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4):1-3,17.
[5]范国强,翟晓巧,毕会涛,等. 金丝楸的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2,38(4):359.
[6]李艳敏,王利民,师曼,等. 金丝楸组培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7(6):10-15.
[7]王爱芝. 花楸不同外植体的茎丛增生和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D].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4.
[8]韩创举,杨培华,樊军锋,等. 楸树组培技术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21(1):80-81.
[9]王改萍,杨燕,祁丽丽,等. 楸树的初代培养研究[J]. 江苏林业科技,2007,34(6):7-11.
[10]杨燕. 楸树组织培养研究[D]. 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8.
[11]杨燕,彭方仁,岑显超,等. 楸树腋芽增殖快繁技术研究[J]. 林业科技开发,2008,22(5):65-68.
[12]刘小云. 楸树优良类型——圆基长果楸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D]. 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0.
[13]翟晓巧,聂琳,张晓申. 灰楸体外植株再生体系建立[J].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3):17-19.
[14]姜何. “鲁楸1号”楸树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D]. 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9.
[15]张烨然,彭言劼,马勤,等. 楸树与滇楸组培快繁技术[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6,44(11):5-9,51.
[16]朱跃珍,杨宝明,刘芳,等. 中山杉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西部林业科学,2013,42(2):107-109.
[17]王蒂. 植物组织培养[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53.
[18]李小艳,武新琴,潘亚,等. 楸树外植体灭菌和初代培养的研究[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19,355(7):79-80,83.
[19]高晗,陈发菊,王毅敏,等. 楸树胚性细胞悬浮系的建立和植株再生[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8,37(2):895-899.
[20]孟永红,李燕玲,杜克久. 楸树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J]. 河北林果研究,2004,19(2):101-104.
[21]傅玉兰,费鹏飞,刘小云. 楸树组培初代培养技术[J]. 林业科技开发,2009,23(4):88-91.
[22]费鹏飞. 楸树组织培养体系的研究[D]. 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07.
[23]周蓉,谢焕松,刘鑫燕,等. 楸树组培与快繁技术初探[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715-15716,15794.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李敏,张晨光,路喆,等.“大马士革”玫瑰嫩茎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06):81.
 Li Min,et al.Study on rapid propagation techniques of damask rose[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6,44(17):81.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20-05-04
基金项目: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科技攻关)(编号:202102110170);周口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重点科技攻关课题(编号:Zzy1810)。
作者简介:张蕊(1978—),女,河南扶沟人,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植物生理生化、园林植物栽培及应用技术的教学和研究。E-mail:522652203@qq.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