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袁晓晴,彭凌,陈锦红,等.猪丹毒丝菌强毒株与弱毒疫苗株SpaA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7):70-76.
 Yuan Xiaoqing,et al.Bioinformatics analysis of SpaA gene in Erysipelothrix virulent strain and attenuated vaccine strain[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20,48(17):70-76.
点击复制

猪丹毒丝菌强毒株与弱毒疫苗株SpaA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PDF)
分享到:

《江苏农业科学》[ISSN:1002-1302/CN:32-1214/S]

卷:
第48卷
期数:
2020年第17期
页码:
70-76
栏目:
生物技术
出版日期:
2020-09-05

文章信息/Info

Title: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of SpaA gene in Erysipelothrix virulent strain and attenuated vaccine strain
作者:
袁晓晴 彭凌 陈锦红 温权 刘博婷 蔡巩林
韶关学院英东生命科学学院/粤北生猪生产及疫病防控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广东韶关 512005
Author(s):
Yuan Xiaoqinget al
关键词:
猪丹毒丝菌SpaA蛋白弱毒菌株生物信息学分析B细胞抗原表位
Keywords:
-
分类号:
S852.61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对猪丹毒丝菌SpaA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比了猪丹毒丝菌弱毒菌株和野生强毒菌株间的差异。结果显示,由于猪丹毒丝菌GC42的SpaA蛋白缺少一段含有80个氨基酸的序列,使得该菌株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组成、二级和三级结构与强毒株的SpaA蛋白质相比均有所差异,导致这2株菌株引发机体产生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强弱有所不同,推测这2株菌株中,SG7菌株的免疫原性相对GC42较强;GC42菌株的抗原性相对SG7菌株的抗原性来说较弱,而猪丹毒丝菌GC42菌株的毒力相对猪丹毒丝菌SG7菌株较弱,因此呈现弱毒菌株特性;推测2株菌株的氨基酸序列均在193~206、217~231、290~309、313~327、328~376、386~457区段具有较高的形成B细胞表位的可能性。
Abstract: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卢琴,李明波,彭先文,等. 猪丹毒杆菌SpaA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 动物医学进展,2015,36(9):23-27.
[2]曹文尧,李江伟,吕芳等. 丹毒丝菌SpaA基因免疫保护区的克隆与功能研究[J]. 中国预防兽医报,2007,29(7):496-500.
[3]吾鲁木汗·那孜尔别克,张磊,何翠等. 猪丹毒丝菌天然SpaA和重组SpaA-N免疫保护效果的评价[J]. 微生物学报,2010,50(3):367-372.
[4]林琳,江斌,吴胜会,等. 猪丹毒杆菌SpaA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J]. 中国兽医学报,2013,33(8):1232-1236.
[5]冷非凡,罗文,李渊利,等. 嗜铁钩端螺旋菌中铁硫簇相关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8,37(12):5296-5303.
[6]吾鲁木汗·那孜尔别克,刘祝祥,李科,等. 猪丹毒丝菌C43311株SpaA基因N端免疫保护区的克隆和表达[J]. 微生物学报,2008,48(2):207-212.
[7]张焕容. 副猪嗜血杆菌抗原性研究进展[J]. 动物医学进展,2010,31(7):91-94.
[8]朱业培,王玮,吕青骎,等. 超高压协同温度处理对过敏原Bosd6抗原性及二级结构的影响[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6,39(4):668-672.
[9]李伟杰,赵耘,康凯,等. 红斑丹毒丝菌SpaA抗原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蛋白结构预测[J]. 中国兽医学报,2011,31(11):1631-1634,1639.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朱伟峰,陈露,谭凯,等.猪丹毒丝菌GAPDH线性B细胞表位预测与鉴定[J].江苏农业科学,2021,49(22):171.
 Zhu Weifeng,et al.Predi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GAPDH linear B cell epitopes of 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21,49(17):171.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9-11-17
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17A030307041);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攀登计划”专项资金(编号:pdjh2020b0537)。
作者简介:袁晓晴(1999—),女,广东罗定人,主要从事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E-mail:1042432568@qq.com。
通信作者:彭凌,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动物病原微生物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E-mail:penglingfx@sgu.edu.cn。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