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展进涛,杨艳,汤晓芳,等.基于生态循环视角的池塘稻作模式效益分析及示范推广[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3):263-267.
 Zhan Jintao,et al.Benefit analysis and demonstration of pond rice cropping model based on ecological cycle[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7,45(13):263-267.
点击复制

基于生态循环视角的池塘稻作模式效益分析及示范推广(PDF)
分享到:

《江苏农业科学》[ISSN:1002-1302/CN:32-1214/S]

卷:
第45卷
期数:
2017年13期
页码:
263-267
栏目:
农业经济与管理
出版日期:
2017-07-05

文章信息/Info

Title:
Benefit analysis and demonstration of pond rice cropping model based on ecological cycle
作者:
展进涛1 杨艳1 汤晓芳1 张晓雅1 汪翔2
1.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 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14
Author(s):
Zhan Jintaoet al
关键词:
池塘稻经济评估生态效应养殖模式可持续发展
Keywords:
-
分类号:
F323.4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大田高产导向的耕作方式导致了化学农药以及化学肥料的普遍滥用,以及农业生态环境包括鱼塘养殖环境在内的持续恶化,寻找环境友好型的新型生态养殖模式刻不容缓。基于江苏省和浙江省的养殖户调研数据,运用数量方法从生态循环视角比较分析,采纳池塘稻作技术养殖户的满意度、池塘稻鱼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而探讨池塘稻作技术的邻里效应及示范推广可能性。结果表明,池塘稻作作为一种新型的稻鱼共生养殖模式,水产品的经济效益较常规渔业养殖模式、稻鱼养殖模式均高一些,池塘稻米价格和效益也比普通水稻高,对环境污染更小。但由于水产养殖技术受重视的程度较低、水产养殖前期投入较大等因素,池塘稻作模式的推广速度较慢,技术的示范推广仍须政府发挥基础性的引导作用。
Abstract: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宋超,孟顺龙,范立民,等. 中国淡水池塘养殖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对策[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6):89-92.
[2]王武. 我国稻田种养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 中国水产,2011(11):43-48.
[3]冯金飞,李凤博,吴殿星,等. 稻作系统对淡水养殖池塘富营养的修复效应及应用前景[J]. 生态学报,2014,34(16):4480-4487.
[4]吴伟,胡庚东,金兰仙,等. 浮床植物系统对池塘水体微生物的动态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2008,28(9):791-795.
[5]戴子坚,蔡春芳,王国清,等. 成蟹养殖几个认识误区及高产优质河蟹养殖技术关键[J]. 科学养鱼,2014,30(2):30-31.
[6]陈宝兰. 山区淡水养鱼技术与环境影响分析[J]. 南方农业,2015,9(30):177-178.
[7]谭乃淙,龙光华,陈文斯,等. 山区高效生态流水养殖技术[J]. 科学养鱼,2011(5):44-45.
[8]李志波,宋超,裘丽萍,等. 渔业养殖水域沉积物指标分析技术及其应用综述[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6-9.
[9]Kroupova H,Máchová J,Svobodova Z. Nitrite influence on fish:a review[J]. Veterinární medicína,2005,50(11):461-471.
[10]缪杰. 鱼稻生态种养模式关键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8):282,291.
[11]王建中,徐军. 河蟹池塘种草健康养殖技术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4(2):247,249.
[12]段淑婉. 浙江省创新农作制度经济效益分析——以姜稻模式为例[D]. 临安:浙江农林大学,2012.
[13]吴小平,李全胜,吴宗文. 稻鱼共生集成技术概述及效益分析[J]. 内江科技,2012(4):101,121.
[14]谭淑豪. 长江三角洲生态稻作模式及其效应的比较分析[J]. 生态经济,2012(1):131-135.
[15]李嘉尧,常东,李柏年,等. 不同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成本效益分析[J]. 水产学报,2014,38(9):1431-1438.
[16]丁伟华. 中国稻田水产养殖的潜力和经济效益分析[D]. 杭州:浙江大学,2014.
[17]陈飞星,张增杰. 稻田养蟹模式的生态经济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2002,13(3):323-326.
[18]陶玲,李谷,李晓丽,等. 复合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生态足迹分析[J]. 渔业现代化,2010,38(4):10-15.
[19]李卓佳,虞为,朱长波,等. 对虾单养和对虾-罗非鱼混养试验围隔氮磷收支的研究[J]. 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4):50-55.
[20]胡亮亮,唐建军,张剑,等. 稻-鱼系统的发展与未来思考[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5,23(3):268-275.

相似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6-03-30
基金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编号:2015103070);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编号:13EYD028)。
作者简介:展进涛(1981—),江苏泰州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农业科技政策、农业科技服务与产品消费领域研究。E-mail:jintao.zhan@njau.edu.cn。
通信作者:汪翔,博士,副研究员,从事农业经济与粮食安全研究。E-mail:njflywang@163.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7-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