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唐德才,张燕,石宇.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路径[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9):1-5.
 Tang Decai,et al.Current situation,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Chinas rural industrial integration[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9,47(19):1-5.
点击复制

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路径(PDF)
分享到:

《江苏农业科学》[ISSN:1002-1302/CN:32-1214/S]

卷:
第47卷
期数:
2019年第19期
页码:
1-5
栏目:
“乡村振兴”专栏
出版日期:
2019-11-04

文章信息/Info

Title:
Current situation,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Chinas rural industrial integration
作者:
唐德才1 张燕1 石宇2
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44; 2.江苏省泗洪县峰山乡人民政府,江苏泗洪 223900
Author(s):
Tang Decaiet al
关键词:
农村产业融合现状存在问题融合路径发展路径乡村振兴对策建议
Keywords:
-
分类号:
F323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目前,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已经成为当前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重大政策导向。笔者通过梳理国内学者关于农村三产融合路径方面的研究,发现我国农村产业融合总体处于初兴阶段,存在产业发展缺乏活力、融合主体缺失、金融体系支持不足、外部环境尚待优化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促进三大产业协调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强化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与支持;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强财税支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环保政策。当前农村产业融合路径领域的研究以描述性分析为主,少有探索性分析和对典型经验的比较分析,且对现实问题的研究视角单一,缺乏对不同类型农村产业融合的分类研究,未能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下一步,学者们要重点关注农村产业融合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加强典型案例的经验探索性研究,开展跨学科综合视角研究,加强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农村产业融合的研究,以推动该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
Abstract: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 人民日报,2017-10-28(001).
[2]陈郁. 日本发展“六次产业”的主要做法与启示[R]. 北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15年第44号.
[3]姜长云.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新题应有新解法[J]. 中国发展观察,2015(2):18-22.
[4]郭晓杰. 现代农村视域下的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及路径分析[J]. 商业时代,2014(5):122-124.
[5]胡鞍钢,吴群刚. 农业企业化:中国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J]. 农业经济问题,2001(1):9-21.
[6]赵晓飞. 我国现代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构建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12,33(1):15-22.
[7]高密. 基于产业结构调整视角下的乡村规划方法初探[D]. 重庆:重庆大学,2012.
[8]曾亿武,郭红东. 农产品淘宝村形成机理:一个多案例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16,37(4):39-48,111.
[9]钟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1-6.
[10]卢贵敏. 田园综合体试点:理念、模式与推进思路[J]. 地方财政研究,2017(7):8-13.
[11]李周. 用绿色理念领引山区生态经济发展[J]. 中国农村经济,2018(1):11-22.
[12]肖小虹. 农业产业链利益机制研究[J]. 贵州社会科学,2010(8):113-116.
[13]“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问题研究”课题组,姜长云. 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要有新思路[J]. 宏观经济管理,2015(7):48-49,58.
[14]姜长云. 完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要拓宽视野[J]. 中国发展观察,2016(2):42-45.
[15]张首魁.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探讨[J]. 理论导刊,2016(5):68-71.
[16]贺雪峰. 关于“中国式小农经济”的几点认识[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6):1-6.
[17]李昌平. “内置金融”在村社共同体中的作用——郝堂实验的启示[J]. 银行家,2013(8):108-112.
[18]刘海洋.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案例研究[J]. 经济纵横,2016(10):88-91.
[19]赵路. “一带一路”背景下农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2017,35(6):85-88.
[20]范守城,尹希果,李俊,等. 重庆市科技创业扶贫模式与长效机制探索[J]. 南方农业,2016,10(28):14-20.
[21]郭丹,谷洪波,尹宏文. 基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分析[J]. 中国软科学,2010(1):18-24.
[22]陈锡文. 乡村振兴战略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J]. 中国农村科技,2018,35(1):14.
[23]周天勇. 托达罗模型的缺陷及其相反的政策含义——中国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容量扩张的思路[J]. 经济研究,2001(3):75-82.
[24]张强,张怀超,刘占芳.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J]. 经济与管理,2018,32(1):6-11.
[25]陈秧分. 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发展影响文献综述与政策启示[J].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23):185-188.
[26]贾晋,李雪峰. 政府职能、居民评价与乡镇政府满意度——基于10省1 336个样本的实证分析[J]. 公共行政评论,2017,10(3):164-183,217-218.
[27]顾宁,余孟阳.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路径识别[J]. 农业经济问题,2013,34(9):58-64.
[28]王霞,吕德宏. 基于多分类有序Logit模型的农户信用等级影响因素[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3,18(3):209-214.
[29]吕德宏,朱莹. 农户小额信贷风险影响因素层次差异性研究[J]. 管理评论,2017,29(1):33-41.
[30]谭秋成. 地方分权与乡镇财政职能[J]. 中国农村观察,2002(2):2-12,20-80.
[31]鲍曙光.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财力均等化效应研究[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6(3):3-11.
[32]冉光和,田庆刚. 农村家庭资产金融价值转化的问题及对策[J]. 农村经济,2016(4):56-61.
[33]杜伟,黄敏. 关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考[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5(1):12-16.
[34]曾芳芳,朱朝枝. 休闲农业视野下闲置宅基地开发合理意蕴探析[J]. 东南学术,2013(3):116-123.
[35]曾艾兰. 广东田园综合体的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J]. 南方农村,2017,33(6):33-36.
[36]涂圣伟. 工商资本下乡的适宜领域及其困境摆脱[J]. 改革,2014(9):73-82.
[37]焦长权,周飞舟. “资本下乡”与村庄的再造[J]. 中国社会科学,2016(1):100-116,205-206.
[38]高帆,李童. 中国城乡资本流动存在“卢卡斯之谜”吗[J]. 经济学家,2016(3):75-86.
[39]郝立丽,张滨. 新时期我国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与推进机制[J]. 学术交流,2016(7):116-121.
[40]王艳春. 推进吉林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索[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6,37(5):397-399.
[41]孙开,田雷.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财政投入研究[J]. 经济研究参考,2005(18):11-18.
[42]沈苏莉. 从碎片化到协同:农村垃圾的治理[J]. 特区经济,2014(5):156-158.
[43]芦千文,姜长云. 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分析与思考——基于对湖北省宜昌市的调查[J]. 江淮论坛,2016(1):12-16,58.
[44]刘福江,孙立新,毛世平. 农业支持政策结构变迁的国际比较分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2):34-41.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卢志丹,路剑.河北省“农超对接”现状及问题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04):403.
[2]童晓利,郭成宝>,陈月红,等.南京地区草莓发展现状与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05):4.
 Tong Xiaoli,et al.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al strategy of strawberry industry in Nanjing area[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3,41(19):4.
[3]王鑫.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河南农产品出口的 现状、约束条件与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05):392.
 Wang Xin.Present situation,restrictive condi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 in Henan Province under background of economic zone construction of central plains[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3,41(19):392.
[4]徐海斌,王鸿翔,杨晓琳,等.现代农业中物联网应用现状与展望[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05):398.
 Xu Haibin,et al.Current situation and forecast of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of things in modern agriculture[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3,41(19):398.
[5]闫会,薛程,李强,等.甘薯田蛴螬防治的现状与展望[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2):191.
 Yan Hui,et al.Status and prospects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grubs in sweet potato fields[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4,42(19):191.
[6]金新文,姚雪东,刘成江,等.新疆南疆地区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0):434.
 Jin Xinwen,et al.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blems of jujube industry in southern Xinjiang area[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4,42(19):434.
[7]殷志扬,袁小慧.我国奶牛养殖业布局及生产组织模式现状[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08):8.
 Yin Zhiyang,et al.Present situation of layout and production organization modes of dairy industry in China[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3,41(19):8.
[8]王吉亮,卢勇涛,杨怀君,等.脱绒棉种精选技术现状[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09):5.
 Wang Jiliang,et al.Research status of precise separation of delinted cottonseeds[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4,42(19):5.
[9]邱启程,马祥建,冯新民,等.农业科研院所文化建设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09):8.
 Qiu Qicheng,et al.Study on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s to enhanc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4,42(19):8.
[10]谢成林,姚义,王汝利,等.扬州市水稻综合生产能力探讨[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08):69.
 Xie Chenglin,et al.Study on comprehensive production capacity of rice in Yangzhou City,Jiangsu Province[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4,42(19):69.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8-07-25
基金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第七批高层次人才项目(编号:S7410008001)。
作者简介:唐德才(1966—),男,江苏射阳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区域经济。E-mail:tangdecai2003@163.com。
通信作者:张燕,硕士,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区域经济。E-mail:765193584@qq.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9-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