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李铭辉,窦富国,于壮,等.鹤壁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优化[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24):314-320.
 Li Minghui,et al.Optimization of spatial structure of urban system in Hebi City[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9,47(24):314-320.
点击复制

鹤壁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优化(PDF)
分享到:

《江苏农业科学》[ISSN:1002-1302/CN:32-1214/S]

卷:
第47卷
期数:
2019年第24期
页码:
314-320
栏目:
农业经济与管理
出版日期:
2020-02-20

文章信息/Info

Title:
Optimization of spatial structure of urban system in Hebi City
作者:
李铭辉1 窦富国2 于壮1 张合兵1 邵河顺1
1.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河南焦作 454000; 2.河南省鹤壁市国土资源监察支队,河南鹤壁 458000
Author(s):
Li Minghuiet al
关键词: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分形理论场强模型优化
Keywords:
-
分类号:
F291
DOI:
-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优化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对于调整城镇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分形理论和场强模型,以鹤壁市为研究区,对比分析了5个县(区)城镇的空间聚集维数,计算了鹤壁市整体关联维数,并识别了5个县(区)城镇的辐射影响范围。结果表明:(1)鹤山区、山城区、淇县城镇体系聚集程度较高,且明显高于淇滨区和浚县城镇体系;(2)鹤壁市城镇体系主要沿交通干线分布,并呈现“一轴两翼”的空间结构特征;(3)淇滨区和浚县辐射范围明显大于鹤山区、山城区和淇县,由于地形地貌原因影响,对周围小城镇辐射影响力还有待提升。基于现状分析提出以下优化建议:(1)增强城市发展主轴周围城镇集聚功能;(2)准确定位断裂点处和辐射交汇处城镇职能;(3)加快鹤壁市内综合交通网络建设。
Abstract:
-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赵萍,冯学智. 基于遥感与GIS技术的城镇体系空间特征的分形分析——以绍兴市为例[J]. 地理科学,2003,23(6):721-727.
[2]刘红光,刘科伟. 城镇体系等级——规模中心地模型的分形构建及其应用[J]. 经济地理,2006,26(6):953-956.
[3]张竟竟. 河南省城镇体系规模结构时空特征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2011,18(5):243-246.
[4]丁志伟,张改素,王发曾. 中原经济区现代城镇体系的规模与等级结构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5):15-18.
[5]王晓文,王强,伍世代,等. 海峡西岸经济区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特征研究[J]. 地理科学,2011,31(3):316-321.
[6]刘晓丽,方创琳,王发曾. 中原城市群的空间组合特征与整合模式[J]. 地理研究,2008,27(2):409-420.
[7]邹小硕,千怀遂,梁圆. 基于分形理论县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变化分析[J]. 生态科学,2015,34(3):76-84.
[8]唐波,罗熙,郑华,等. 新型城镇化下湖南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分形研究[J]. 现代城市研究,2015(8):79-84.
[9]王心源,范湘涛,郭华东. 自然地理因素对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影响的样式分析[J]. 地理科学进展,2001,20(1):67-72.
[10]李百岁,宝音,齐晓明,等. 乌兰察布市城镇体系结构特征及发展动力机制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18(9):5-9.
[11]欧朝蓉,朱清科,包广静. 滇中县域人口城镇化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研究[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6,37(6):1173-1180.
[12]魏诺,雷会霞,周在辉. 陕北地貌形态与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耦合方法[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4(6):979-982.
[13]高翔,鱼腾飞,程慧波. 城镇体系结构及与城市化的耦合机制——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2009,28(5):744-750.
[14]史进,黄志基,贺灿飞. 城市群经济空间、资源环境与国土利用耦合关系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2013,20(7):26-34.
[15]陈兴鹏,庞丽,张艳秋. 甘肃城镇体系地域空间结构研究[J]. 人文地理,2005,20(3):67-71.
[16]朱士鹏,徐兵,毛蒋兴. 广西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分形研究[J]. 热带地理,2010,30(2):178-182.
[17]单勇兵. 基于GIS的徐州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分形研究[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1,27(4):111-112.
[18]傅建春,李钢,赵华. 基于分形理论的徐州市城镇体系规模结构及空间分布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29(10):25-30.
[19]汤放华,仝娟,曾志伟. 湖南省城镇体系结构分形研究[J]. 城市,2012(2):47-51.
[20]刘继生,陈彦光.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分形维数及其测算方法[J]. 地理研究,1999,18(2):171-178.
[21]张明举,李敏,王燕林,等. 主成分分析在小城镇经济辐射区研究中的应用——以重庆市大足县为例[J]. 经济地理,2003,23(3):384-387.

相似文献/References:

[1]石娟娟,赵艳玲,何厅厅,等.金矿区土壤铅和铜空间结构及变异规律[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07):373.
 Shi Juanjuan,et al.Spatial structure and variation of lead and copper in goldfields soil[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4,42(24):373.
[2]傅建春,李钢.基于分形理论的农村居民点规模结构及空间分布——以江苏省沛县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3):291.
 Fu Jianchun,et al.On scale structur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s based on fractal theory—Taking Peixian County of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7,45(24):291.
[3]于莉,李贝,崔海宁,等.区域关键性生态用地空间划定研究——以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23):279.
 Yu Li,et al.Study on spatial demarcation of regional critical ecological land—Taking Qinglong Manchu Autonomous County as an example[J].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7,45(24):279.

备注/Memo

备注/Memo:
收稿日期:2018-09-05
基金项目: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编号:18IRTSTHN008);河南理工大学创新型科研团队资助计划(编号:T2017-4)。
作者简介:李铭辉(1994—),男,河南焦作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与规划。E-mail:490319959@qq.com。
通信作者:窦富国,经济师,主要从事国土资源利用与管理、土地经济与制度等方面的研究。E-mail:17303920927@qq.com。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9-12-20